GSK成首個大幅降價外企:降30%,涉及賀普丁、賀維力和韋瑞德
日期:2015/8/6
財新網
7月24日,GSK高級副總裁洪志在“2015年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控研討會”上宣布:公司將主動降低部分原研藥的價格。
降價藥品中包括三種針對乙肝的抗病毒明星產品:賀普丁(拉米夫定)、賀維力(阿德福韋酯)和韋瑞德(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前兩者為醫保目錄產品;而韋瑞德于2014年7月剛剛在華獲批用于治療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適應癥,目前尚未進入醫保目錄。
目前,三大乙肝抗病毒明星產品已經在部分省份通過參與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實施了降價,平均降價在20%-30%之間。前GSK高管對財新記者表示,降價原因主要包括“大環境政策壓力,以及GSK在中國賄賂事件的后續效應。”
GSK降價換市場
2013年,GSK被曝出利用賄賂手段謀求不正當的競爭環境,導致藥品行業價格不斷上漲,2014年9月,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對GSK處以罰金人民幣30億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開出最大罰單。
GSK是全球最大的以研發為基礎的跨國制藥企業之一,產品在抗生素、中樞神經、呼吸和消化系統四個治療領域占主導地位,GSK中國業務主要集中在處方藥、疫苗等領域。
但GSK中國行賄案幾乎將其中國業務打入谷底。財報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這兩部分業務在中國區的營收暴跌了61%。而中國區業務下滑的影響至今仍在全球蔓延,2014年前三季度,GSK全球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1%。
“GSK策略明確,通過降價換取快速萎縮的市場占有率。” 前GSK高管對財新記者表示:“GSK需要拿出有誠意的態度,換取中國政府的支持,以及挽回中國市場流失的份額,降價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也是中國藥品定價制度的必然需求。”2013年以前,賀普丁、賀維力的國內市場占有率接近 18%,在核苷類抗乙肝病毒藥物市場排名僅次于百時美施貴寶,列居第二。“GSK拿出拳頭產品做降價,可以說是最有力的表態。” 前GSK高管表示。
除此之外,GSK還將逐步擴大降價范圍。洪志還透露,下一步GSK將在華引入疫苗生產技術,且未來還將在中國推進一系列戰略舉措,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價格,技術引進及轉讓,衛生健康公益事業投入及商業運營模式改革等。
“帶量采購”降價潮
長期以來,外資藥企在中國的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備受爭議。
2015年2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于完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分類采購和帶量采購等思路。制度設計的初衷是:藥品招標應引入“量”的概念,以此幫助企業產生規模效應,并最終實現合理降低藥價和扶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的雙重目標。
2015年5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6月1日起,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將取消,改為市場定價機制。由此,原研藥巨額盈利或難再持續,外資藥企的利潤將面臨下滑。
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印發公立醫院藥品采購通知,提出分類采購、采購預算控制在醫院業務支出的25%-30%、談判團購專利藥等要求,其表示這將有利于破除以藥補醫機制,有利于降低藥品虛高價格,減輕百姓用藥負擔。這意味在新一輪藥品價格改革后,原本缺乏競爭的專利藥不能再置身事外,外資藥企必須放低身段以量換價穩市場。
從目前公開資料看,廣東、上海兩個用藥大省市均已深入開展了“帶量采購”探索,湖北、江蘇、安徽等近10個省市也在一些招標文件中強調了“帶量采購”的執行。“帶量采購”已然成為2015年藥品招標中的關鍵詞之一。
北京大學醫藥管理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史錄文認為,談判定價最重要是落實帶量采購、量價結合,“只要執行到位,大部分藥品價格應該會出現下降的趨勢”。
北京鼎臣醫藥咨詢負責人史立臣對財新記者表示,“帶量采購”是大勢所趨,然而目前多數“帶量采購”存在降價是真,采購量是“虛”的問題,藥企為此承受更多的降價壓力。這其中,解決“量價分離”、“招采分離”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葛蘭素史克宣布暢銷乙肝藥在部分省份降價三成
澎湃新聞
GSK在案發后,便承諾全面整改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降低藥品價格。
全球藥企巨頭英國葛蘭素史克(GSK)在華行賄案已過去整整兩年。
GSK中國近日向澎湃新聞確認,已在部分省份對乙肝抗病毒藥物實施降價,計劃降價幅度為20-30%。
這些藥物具體指賀普丁(通用名“拉米夫定”)、賀維力(通用名“阿德福韋酯”)和韋瑞德(通用名“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其中,前兩者為醫保目錄產品;而韋瑞德于2014年7月剛剛在華獲批用于治療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慢性乙型肝炎的新適應征,目前尚未進入醫保目錄。
作為全球知名跨國藥企GSK從 2013年6月底開始,鮮有正面的消息。
當時,GSK中國深陷在華行賄和違規銷售案件之中,多位高管被警方帶走。根據此后警方的偵查結果,GSK通過大規模行賄,創造了數十億元人民幣的收入。該案件于2014年9月宣判,多名中國區原高管入獄,GSK被判處罰金30億元人民幣。
GSK在案發后,便承諾全面整改運營中存在的問題,降低藥品價格。
案發前,2013年第二季度GSK在中國的藥品及疫苗銷售額同比增長14%,案發后的2013年第三季度,GSK中國的營收暴跌61%。
在原研藥價格高企,備受詬病的情況下,GSK主動降價,被認為是重建在華聲譽,以贏得政府的支持。但GSK選取的降價領域也頗有學問。
比如,“賀普丁”是三個藥物中銷售額最大的品種,1999年進入中國后迅速成為了中國最普及的治療乙肝的西藥產品,在2006年9月全球專利到期前,賀普丁在華年銷售額接近7億元。這款藥品也是當時警方偵查中點名的因行賄獲利的藥品。
這款藥物目前在中國的經營狀況也不如人意:GSK在今年二季報特別提出,該藥在中國當季銷量下滑26%。
資深醫藥咨詢人士黃東臨告訴澎湃新聞,在GSK沒有大規模引入呼吸品種以及其他品種前,賀普丁是公司在中國的最主要收入來源,而且長期在乙肝抗病毒市場排名第一,但后來隨著更多品種進入中國,該品種在GSK中國內部占比下降,在整個市場上也被施貴寶的博路定超過。
“乙肝抗病毒藥物的生命周期性很強,賀普丁也在走向生命周期后期,所以這款以降價來獲取銷量的嘗試,或許是一種與博路定競爭手段。” 黃東臨說。
而在依然有上升空間、競爭壓力小的呼吸系統用藥領域,GSK沒有放出降價的消息。
當然,相關藥品能夠壓低價格,也有可能來自于GSK運營成本的壓縮。今年3月,GSK裁去100多名被認定有違規行為營銷人員,其中不少為大區經理等高級別人員。
彼時,有被裁員工告訴澎湃新聞說,他們并不認同違規一說,反而認為GSK是借著內部調整進行來裁員,是減員增效,減輕運營壓力。
此前,GSK肝炎部門通過架構調整,130多人數團隊只能保留100人。
信息來源:醫藥精英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