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家在橫溪鎮橫溪村的老何慢性支氣管炎又犯了,他讓女兒陪著去橫溪中心衛生院看病,正好鄞州人民醫院呼吸科專家傅中明在坐診,檢查后認為需要住院幾天。
老何馬上讓女兒回家收拾簡單的住院用品,很快就辦理了住院手續。沒幾天,在呼吸科醫生護士的悉心照顧下,老何病愈出院。“主治醫生都是從鄞州人民醫院過來的,服務項目收費及醫保支付待遇按照衛生院的標準執行,不用我大老遠地跑到市區,方便多了,也便宜多了。”老何說。
外科、內科、小兒科、泌尿科、神經內科、呼吸科,鄞州人民醫院派出了30名副主任以上的醫師團隊在基層醫聯體機構內開展診療服務。這也意味著,醫保參保人員不僅在家門口就能看上專家,而且可以享受到更優厚的基層醫院報銷。
“其實,不是市民不想來社區醫院,只是社區醫院的藥比大醫院少,很多藥物只有三甲、三乙醫院才能開。”居民陳先生的說法道出了很多基層醫院“缺醫少藥”的困境。因此,鄞州在區域“醫聯體”的試點中,將大醫院的藥品目錄與基層醫院的藥品目錄進行銜接,如133種慢性病藥物目錄中就匹配了108種。
石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李斌,工作6年來基本沒有接觸過高精尖手術。今年,人稱“小李飛刀”的鄞州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醫師李定耀每周二到該院開設專家門診,讓李斌和一群外科醫生得遇名師。疑問找導師隨時解決,放棄休息天也要上班學技術,年輕醫生們帶著多年沉積下來的問題學習,業務能力進步飛快。
“醫聯體”專家與石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研討業務
“基層醫療機構要擔負起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功能,全科醫師隊伍素質提升是關鍵。”石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金春儉說。大醫院對基層醫院的幫扶,將推動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
“以前只會看常見病,現在疑難一點的也不怕了,老師有許多案例供我借鑒。”內科醫生許靜剛今年春節后拜鄞州人民醫院的王春明醫生為師,業務能力進步有目共睹。對他來說,師傅領進門勝過過去自我摸索許多年。而“醫聯體”內的LIS系統、TDS系統、遠程心電會診系統聯網運作,實現了影像、心電、檢驗檢查等實時聯網,讓每個基層醫生,都擁有了鄞醫的專家團隊后援,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
“醫聯體”成立以來,僅石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病房出院人次就上升了10%,外科出院人次上升了33%,出現了“一床難求”的境地,這是醫院此前10年來從沒有發生過的盛況。該院正在新建的浙江省最大的社區衛生院,占地面積30畝、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病床數量達到300張,將于2016年10月落成,未來將上二級乙等醫院,這就要求基層醫生的業務能力,在“醫聯體”的深厚土壤中快速提高起來。
如今,我區已有75%以上的群眾在基層醫院就醫,遠超全省平均水平。“‘醫聯體’專家實在太忙,真正的分級診療還沒有做起來。”無論是李定耀還是鄭剛,或是傅中明,這些“醫聯體”專家想要實現真正減負,依然并不容易。鄭剛說,他在鄞州人民醫院的專家門診中,40%依然是普通病例,這些本應該留在基層醫院解決的病人,還是喜歡上大醫院。而一些真正需要找專家看病的病人,仍然會因掛不上專家號而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