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國藥上藥股權激勵成下一步重點
日期:2015/9/15
“自今年2月,國務院國資委批復了國藥集團的混改方案后,我們后續已經將具體方案上報了,目前仍在等待最后批復,據我所知,具體方案的重點還是在董事會的任命、薪酬、激勵這三項的職權改革。”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層內部人員近日向記者透露。
作為全國國企改革的總體框架性文件,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終于浮出水面,這也意味著新一輪的國改資本浪潮又將卷來。
公開資料顯示,醫藥行業國有企業戶數大約823家,資產規模1728億元左右。2014年我國醫藥工業企業規模排名前20位企業中,有6家是國有企業,其中廣藥集團排第一,除此之外還包括華北制藥、華潤醫藥、哈藥、天藥集團等。而在A股醫藥上市公司中,有48家國企性質的公司,其中,央企(國藥系、華潤系、通用系)8家,地方國企(上藥系、天藥系、太極系、哈藥系等)35家,校辦企業(清華、北大[微博]、中大等)5家。
而在這其中,今年,包括國藥、哈藥等在內的上市醫藥國企都完成過重大的混改、重組事項。
今年2月,哈藥股份與三精制藥公布了最新的重組進展:三精制藥以擁有的全部醫藥工業類資產及負債與哈藥股份持有的醫藥公司98.5%股權進行置換,交易完成后,哈藥股份全部醫藥工業類資產均在除三精制藥外的母體內,三精制藥將不再從事醫藥工業業務,此次重組置換以期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而作為被國務院國資委選定的首批試點企業之一,國藥集團的混改方案也在今年二月出爐:大股東國藥控股集團承諾2016年3月前消除同業競爭,將對旗下醫藥板塊業務進行梳理整合,屆時有望解決與國藥一致、國藥控股的同業競爭問題。
“該方案批復之后,國藥已上交了一份具體的改革方案,目前仍在等待批復。”國藥控股一位內部高層對記者表示,“據我所知,具體方案的重點將會是在董事會的任命、薪酬以及激勵的職權改革。”
該內部人士告知記者,有關董事會這三項職權的改革目的,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企業自主權力。
在地方醫藥國企,股權激勵的改革也被當成了期待的熱點。
以上海醫藥為例,自2011年上海醫藥完成旗下資產重組,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后,上藥改革資本證券化的階段實際已算完成。
“上藥的激勵機制很早就想做,在13、14年也曾經有過內部方案,但頂層設計一直沒有出來,我們也是一直在等。”上海醫藥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管理層持股、員工持股未來會成為方向,而究竟股權激勵到什么程度、比如管理層可以拿多少股份、一年靠期權拿到的薪資待遇有多少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執行的動力,如果激勵很小,就很容易流為形式主義。”該內部人士告知記者。
事實上,作為國企改革的重點,股權激勵、薪酬改革的力度常常被市場人士看做國企改革成功與否的標桿。
以2013年上海梅林的股權激勵改革為例,作為上海國資委試點改革的企業之一,上海梅林在公布了其股權激勵的草案后,次日股價便大幅重挫至跌停,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甚至也全線下挫。
草案顯示,公司計劃以5.46元/股向董事、高管、部分黨政班子成員、核心骨干員工在內的114人,發行725.4萬份限制性股票。股權激勵價格較停牌日的收盤價折價近一半。以上海梅林停牌前收盤價10.62元計算,公司此次股權激勵部分市值為7704萬元,而高管們需要掏出的錢只需3961萬元。
“首先,這次股權激勵的量并不是特別大,此外,激勵價格、約束條件和行權條件都太低,最后導致市場不買賬。對競爭類企業來說,股權激勵手段理應有助于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改善公司業績,可是上海梅林沒有上漲卻反而跌停這反映出市場并不滿意這份激勵方案。”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董事總經理對記者表示。
回歸上藥方面,盡管整體方案的股權激勵改革難行,但在今年開始的新業務上,上藥已經開始就“管理層持股”有過嘗試。
今年3月9日晚間,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將與自然人季軍共同投資設立上海醫藥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水醫藥電商,其中上海醫藥出資7000萬人民幣,占股70%,季軍出資3000萬人民幣,占股30%。
處于對醫藥電商的發展預期等綜合因素,二級市場對此反映強烈,在該消息的公布次日,上海醫藥高位開盤,并一度拉至漲停。
信息來源:醫藥信息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