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救命的廉價藥還有誰在生產?
日期:2015/9/17
「低價藥難求」的新聞再次出現
9 月 15 日,「7.8 元藥醫院難覓黑市賣 4 000 元」的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新聞稱,治療嬰兒痙攣癥的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在全國各醫院都斷貨,平時只售 7.8 元的藥品在黑市上卻炒到了 4 000 元。
于是人們再一次發問:為什么買不到低價常用藥?
而這個問題已經被談論十余年,至今仍未解決。
低價藥雖提價,一藥難求困境仍存
對此,國家也不是毫無作為。
對于「日均費用:西藥不超過 3 元,中成藥不超過 5 元」的低價藥,國家發改委于 2014 年做出了低價藥的價格管理改進,允許取消這些藥品的政府最高零售價,同時企業可以有一定提價空間,從而刺激生產、保障供應。
低價藥清單中,不僅包含了治療抗癌、麻醉、心動過速等疾病的藥品,如環磷酰胺、氯胺酮、普羅帕酮,也不乏促皮質素、博來霉素、魚精蛋白這樣的基本藥物。
可見,低價藥清單中所列藥品是市場上所需、能滿足基本醫療需求且安全有效、以及對某些疾病來說非常重要的藥品,國家采取提高價格的措施使這些低價藥重返市場,對患者和企業來說都是利好的。
低價藥價格改進措施實施一年多之后,是否有所改善呢?
根據 Insight 數據庫,低價藥清單的 283 個西藥成分,共計 411 個劑型,其中 8 % 的藥品所有批準文號當前狀態均為「已注銷」。
以下是批文全部注銷的部分基藥和低價藥:
同時屬于基藥和低價藥的環磷酰胺片,曾有 17 家企業生產,但如今批準文號全都失效。
另外,注射用促皮質素、注射用鹽酸博來霉素、氨苯砜片等基本藥物的批文已經都全部注銷。
可見,低價藥停產問題并沒有因為發改委的措施而完全得到改善。那么問題來了,這些救命的廉價藥還有誰在生產?
救命的廉價藥還有誰在生產?
根據 Insight 藥品上市數據庫,部分救命廉價藥目前的生產企業情況如下圖所示:
如圖,每個藥品的批準文號都有 2 家以上企業持有,尤其是鹽酸氯胺酮注射液、甲巰咪唑片,有批準文號的企業數量達十余家,但根據 Insight 數據庫,每個藥品都幾乎只剩下不到 50 % 的企業在生產。
此外,Insight 數據庫還顯示,不少上述在生產的藥品批準文號都將于今年下半年到期,這些企業是否會繼續再注冊暫且不得而知。
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藥雖然沒有停產,但也常見于短缺藥的新聞報道中。
短缺不僅與停產與否有關,招標采購沒有中標也會導致藥品的短缺。
想要馬兒跑,馬兒怎能不吃草?
這些藥品對某些疾病很重要,但因藥價過低導致企業不愿意生產。
雖然國家放開了一部分政策,允許低價藥企業在一定范圍內提價,但仍不能阻止如環磷酰胺片這樣廉價的救命藥停產。
即使沒有停產,低廉的藥品價格雖然有利于患者,但卻使得企業無法保障合理利潤。
而低廉的藥品價格又歸因于競爭激烈的中國仿制藥環境,以及「唯低價是取」的歷史招標政策等復雜因素。
藥品費用的控制、制藥企業生產意愿的激勵以及藥品可及性的保障一直是中國醫藥環境里一道難解的題。
但是,政府既希望企業保障生產供應,同時又要給患者提供廉價的藥品,在「想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的現狀下,低價藥難求的問題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
信息來源:丁香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