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看“新都經驗”
日期:2015/9/17
成都商報作者:肖剛
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深化合作辦醫、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縣鄉中醫藥一體化、醫務社工試點……昨日,全國首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研討會在新都閉幕,醫改“新都經驗”受到與會領導、業界專家和同行關注。近年來,新都區大膽嘗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一系列創新、探索和實踐全面推進,“新都經驗”為10月底前即將在全國推開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
新都區人民醫院深化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辦醫,國家衛計委直屬醫院首次與區縣級政府建立深化合作戰略關系,華西優質資源下沉,在區域協同中共享,華西醫院首次與區縣級政府建立 深化合作戰略關系,首次與區縣級醫院建立緊密合作戰略關系,首次選派業務與運營骨干進駐縣級醫院管理層,首次選派知名專家擔任區縣級醫院名譽主任、首席專家、客座教授。“城北華西”為包括新都在內的城北群眾帶來就醫實惠和便利。
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工作得到了中央編辦、國家衛計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全國多地考察團前來參觀學習。
新 都區中醫醫院通過幫扶式體系建設把托管醫院與被托管醫院組成了一個有機聯動整體,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且多方從中受益。政府為百姓提供了更方便、更 規范、更有效的中醫醫療、康復、預防、保健服務,托管醫院宣傳了品牌、拓展了平臺、增加了長遠收益,被托管醫院提高了醫療技術、管理水平、中醫藥人員得到了發展。
新都醫改全面推進,最終受益的,是包括新都區在內的成都城北的廣大群眾。通過破除“以藥補醫”等一系列改革,新都四家公立醫院 藥費讓利于民7000多萬。通過大膽創新和有益嘗試,新都區形成具有“新都特色”的“兩縱深 、四聯合”區域醫聯體構架,以新都區人民醫院、新都區中醫醫院、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新都區第三人民醫院為“龍頭”,以建立區域臨床醫學影像閱片中心為突破點,依托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引進第三方專業團隊,構建覆蓋全區范圍的區域醫療聯合體。
成果初顯、道路彌艱。新都區衛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鞏固前期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政府在制度設計、要素保障層面,將進一步完善和制定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加大改革力度,著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讓新都群眾享受更多的醫改紅利。
醫改·民生數字
5195萬元
破除“以藥補醫”改革,新都四家區級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讓利于民5195萬元
實施藥品“量價掛鉤、帶量采購”讓利于民2136.9萬元
100.97%
與川大華西醫院深化合作提升實力,今年1-6月,區人民醫院收治危重病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0.97%
126.9元
2014年新都二醫院門診患者次均費用126.9元,住院患者次均費用5238.2元,均低于全市縣級公立醫院平均
醫改·專家聲音
張春生 國家衛計委政策法規司司長
新都醫改有“四個”走在全國前列,區政府落實醫改責任走在全國前列,委管醫院華西醫院深度參與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新都衛生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新都區人民醫院綜合改革走在全國前列。
鄧海華 健康報社黨委書記、社長
一直關注新都醫改,正是由于新都的大膽創新和實踐,為全國醫改提供了改革范例,全國首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研討會才會放在新都,吸引全國同行實地考察學習,這是醫改領域對“新都經驗”最好的肯定。
趙琨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衛生政策與技術評估研究室主任
“新都經驗”為即將在全國推開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尤其是在縣鄉中醫藥一體化上,通過幫扶體系建設把托管醫院與被托管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帶動基層中醫藥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彭杰 四川省衛計委醫政處副巡視員
新都區因地制宜,形成了頗具“新都特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之路,尤其體現在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深化合作辦醫、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試點和縣鄉中醫藥一體化管理試點上,為改革提供了更多可參考的樣本。
醫改·新都樣本
掀開天花板 打破體制束縛
法人治理 新都二醫院的自主管理
構 建理事會、管理層、監事會為組成的法人治理決策、執行、監督機構;探索“基本編制+備案編制”制度……從2012年8月開始至今,新都區第二人民醫院(以 下簡稱“二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已屆三年,專業人才梯隊已經形成,醫院對外拓展和內部管理更為自主,更為重要的是,區域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情況得到了緩解。
權力下放
三權鼎立構建醫院新的治理平臺
李雪是新都二醫院的工會主席,從2012年8月開始,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醫院監事會監事長。
二醫院自2012年8月正式啟動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改革,構建起了理事會、管理層、監事會為組成的法人治理決策、執行、監督機構。理事會是醫院的決策機構,管理層是理事會決議的執行機構,監事會是醫院的監督機構,對管理層履職情況進行全面監督。
二 醫院院長劉旭東告訴記者,法人治理結構是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力和利益分配與制衡關系的制度安排,保障了醫院決策民主、科學,運行 規范、可控、監督實時、有效。新的治理結構為政府權力下放搭建了平臺,醫院在業務拓展和內部管理上擁有了更多自主決策權。
人才引進
從身份管理到崗位管理
如果說新的治理結構的建立,是在為二醫院“筑巢”,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引鳳”,尤其是醫院緊缺的專業技術人才。新都區委編辦創新性探索建立了“基本編制+備案編制”制度,重新核定醫院編制480名(其中基本編制380名、備案編制100名)。
劉增賓是二醫院放射科的醫生,2013年1月入職,就屬于“備案編制”人員。備案編制人員與醫院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實行同工同酬,并在醫院文化上消弭基本編制和備案編制的差異。
備案編制較好地解決了醫院用人機制不活、編制有限的問題,增強了醫院用人自主權。在院長劉旭東看來,備案編制的實施背后,是醫院對人才的渴求和珍視。執行備 案編制后,醫院重新核定了崗位數,高級職稱增加13個、中級職稱增加52個,編制的增加打通了職務晉升的通道,將身份管理變為崗位管理,極大地調動了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
晉升的天花板被掀開,編制的束縛被打破。2014年,劉增賓經過努力通過副高職稱考試,目前正在接受副高任職資格評審,而這在改革之前都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更 多利好為改革朝深水區行進保駕護航。新都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引進和壯大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意見》,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引進中高端和成熟型人才。 此外,經上級相關部門審批同意,二院爭取了赴醫學院校點招應屆本科畢業生的政策,使醫院臨床醫師緊缺的狀況得到一定緩解。
精細管理
病人門診住院次均費用低于全市平均
改 革試點以來,新都財政加大了對醫院的投入,逐步落實政府對公立醫療機構的投入責任。備案編制人員基本工資由財政按50%比例撥付,改變了以前自主聘用人員人力成本由醫院全額承擔的狀況。同時,政府加大了對醫院設施設備投入,780萬元用于設施設備購買更新及信息系統建設,并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醫院遷建的拆 遷補償。
改革的終極目標,是群眾受益。2014年,二醫院門急診人次較2012年同期上升10.65%,住院人次上升12.33%,手術完成臺次上升34.77%,患者滿意度上升0.89%。但與此同時,醫院門診、住院患者次均費用都低于成都市縣級公立醫院平均水平。
這一“高”一“低”,一“升”一“降”的背后,是群眾看病更易,費用更低,而這體現的正是新都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智慧和魄力。
信息來源:醫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