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 | 北京的醫聯體竟有這么多
日期:2015/9/17
導讀:區域醫聯體建設能夠將區域內的醫療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促進區域內醫療資源的流動。同時相較于大范圍的推廣分級診療,區域內分級診療的可操作性實現起來也相對容易把控。
來源|中國數字醫療網
截至去年年底,海淀區已建成北京世紀壇醫院、航天中心醫院、北京市海淀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總參謀部總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聯體6大區域綜合醫聯體。這6大區域綜合醫聯體,覆蓋了19家醫院和全區共計5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初步形成了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在此基礎上,海淀區今年積極推動專科醫聯體建設。5月,啟動運行了以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解放軍261醫院為核心醫院的精神專科防治醫聯體;近日,又啟動運行了以西苑醫院為核心的中醫專科醫聯體,西苑醫院將在信息化完善的基礎上,實現與醫聯體內成員間的預約掛號、轉診、會診信息統計、患者醫療健康信息共享。在建設醫聯體的同時,海淀區建立起五大機制,包括專科對口幫扶機制;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機制;業務指導和人才培養機制等,為滿足居民的就醫需求提供充分保障。
目前,海淀已率先在本市實現轄區居民就醫醫聯體全覆蓋。患者可以在家門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專家;如果病情需要,還可以通過社區醫療機構轉診到大醫院。
事實上,從2013年至今,北京市已經成立38個區域醫聯體,其中包括38家核心醫院,涵蓋382家醫療機構,初步建立了分級診療模式。預計2016年年底,本市將建設50個左右的醫聯體,六城區每區至少建設2個醫聯體,遠郊區縣每個區縣至少建立1個醫聯體,實現醫聯體服務轄區居民全覆蓋,從而緩解居民看病難問題。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北京地區已建成的醫聯體有哪些。
朝陽區中部醫療聯合體:朝陽醫院醫聯體 2012年11月7號正式成立運行,由北京朝陽區在北京市率先啟動了分級診療服務模式,北京朝陽醫院醫聯體除了北京朝陽醫院外,還有武警北京市總隊醫院、朝陽區第二醫院、朝陽區中醫院以及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碑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里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團結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十八里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八里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行以來,取得了積極成效。
朝陽區東部醫聯體:2014年1月,朝陽區東部醫療聯合體—中日友好醫院醫聯體正式成立,共包括6家醫院和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聯體內病床數超4400張,可為周邊大約150萬人提供三級醫療服務。中日友好醫院醫聯體是本市的第四家醫聯體,也是首家由國家衛生計生委直屬醫院牽頭成立的醫聯體。中日友好醫院為牽頭單位,該醫聯體成員單位還包括望京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航空總醫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醫院、北京市老年病醫院,以及奧運村、亞運村、來廣營、安貞、孫河、望京、東湖、太陽宮、香河園、東壩、和平街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朝陽區北部醫聯體:2014年1月,朝陽區北部醫療聯合體正式成立。醫聯體由18家醫療機構組成,牽頭醫院是北京安貞醫院,成員包括地壇醫院、華信醫院、煤炭總醫院、朝陽急診搶救中心、北京藏醫院、北亞醫院、和睦家醫院以及10家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各成員單位的床位數累計達到近4000張。
朝陽區南部醫聯體:2014年6月,朝陽區南部醫聯體掛牌成立,該醫聯體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市垂楊柳醫院為核心,共包含13家醫療機構,覆蓋王四營、垡頭、雙井等朝陽區南部地區100多萬居民。至此,朝陽區中部、東部、北部、南部4個片區醫聯體已全部建成,實現了區域醫聯體的全覆蓋。
近年來,海淀區整合區域資源,進行統一規劃,試點先行,逐步建立起海淀東南部(世紀壇醫院)、東北部(人民醫院)、中西部(海淀醫院)、中東部(北醫三院)、西南部(航天中心醫院)、西北部(309醫院)等6個綜合醫聯體和腫瘤、口腔、中醫和精神病防治4個特色專科醫聯體的“6+4”模式。
海淀區西南部醫聯體:由航天中心醫院牽頭,包括多家民營醫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的海淀區西南部醫聯體于2014年5月5日正式啟動運行。海淀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海淀將建設9家醫聯體,其中4家為專科醫聯體,包括腫瘤醫聯體、口腔醫聯體等。
航天中心醫院醫聯體即海淀區西南部醫聯體,包括四季青醫院、三博腦科醫院、馬應龍長青肛腸醫院、北京化工職業病防治院、德爾康尼骨科醫院、香山醫院及海淀區的萬壽路、八里莊、香山、田村、永定路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海淀區東北部醫聯體:2015年3月30日上午10點,北京市海淀區東北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聯體簽約儀式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海淀院區病房樓五層會議室正式舉行。“醫聯體”的建立及協議的簽署,有助于充分發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優質資源品牌效應,提高海淀區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為方便群眾就醫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證。隨后,王杉院長與海淀區衛計委甄蕾主任簽署了醫聯體建設責任書,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代表——北京市海淀區清河醫院金甲院長、北京交通大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孔令偉主任簽訂醫聯體合作協議書。協議簽訂后,海淀區領導為海淀區東北部醫聯體成員單位舉行了授牌儀式。
海淀區西北部醫聯體:2014年12月3日下午,海淀區西北部醫聯體啟動。這一醫聯體以解放軍309醫院為核心醫院,這是首個駐京軍隊三甲醫院加入醫聯體。
解放軍309醫院位于海淀區百望山腳下,醫聯體成員包括其周邊的老年醫院、解放軍261醫院、解放軍316醫院及海淀區北安河等8個衛生服務中心。解放軍309醫院院長張聰介紹,該院將選擇部分科室形成一對一對口幫扶關系,通過專家出診、查房、病例討論、帶教等方式,提升成員單位業務水平。
海淀區中西部醫聯體:2014年7月1日下午,海淀區中西部醫聯體簽約儀式在海淀醫院舉行,北京市海淀醫院輻射范圍包括海淀、中關村、清華園、燕園、萬柳等街道,毗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國內著名學府及中科院、農科院等上百個科研機構,常住人口約41萬人。該地區無大型三級綜合醫院,除海淀醫院外,尚有中關村醫院、海淀區婦幼保健院等二級醫院以及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3年12月,海淀醫院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達成了深度合作,醫院綜合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選擇北京市海淀醫院為中西部區域醫聯體核心醫院是區政府從全局總體布局高度綜合考慮而確定。作為核心醫院的北京市海淀醫院將與中關村醫院、海淀區婦幼保健院、等以及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內的12家醫療機構共同建立分工協作機制,完善雙向轉診、專科對口幫扶、遠程會診、人才培養等機制,形成“首診在社區、康復在社區”的醫療體系。
海淀區東南部醫聯體:北京世紀壇醫院醫療聯合體于2013年年初正式成立運行。醫聯體共有11家醫療機構,包括1家三級醫院、兩家二級醫院和8家社區醫療機構,主要覆蓋周邊的居民區。
北京友誼醫院醫療共同體成立于2103年1月,以北京友誼醫院作為牽頭單位,聯合相關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醫療、康復、社區衛生縱向醫療合作的形式,組成功能互補、分層醫療、資源共享、互惠互利的醫療服務共同體。
2014年4月27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醫聯體在京成立,這是北京市組建的首個以學科為載體“醫聯體”。 此次成立的骨科醫聯體,以北京積水潭醫院骨科七個亞科為龍頭,其余16家醫院骨科為其成員。
昌平區副區長劉淑華介紹說,2014年昌平將推進醫聯體建設進程,建設南北兩個醫療聯合體。北部醫聯體的覆蓋范圍是昌平中心城區、北部和西部地區,以昌平區醫院和昌平區中醫院兩個三甲醫院為中心,帶動北部和西部的醫療衛生中心形成醫聯體,最終完善“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模式。
2014年11月19日,北京中醫醫院順義區中醫醫聯體日前揭牌,標志著順義區中醫體系醫聯體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將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醫聯體依托北京中醫醫院優勢資源,第一批成員單位包括北京中醫醫院、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順義區第三醫院、北石槽鎮衛生院、南彩鎮衛生院和龍灣屯鎮衛生院,將構建“小病及康復在社區和衛生院、大病進區縣醫院、疑難危重癥到三級醫院”的分級就診體系,使順義百姓實現在基層用一級醫院的價格,享受二級或三級醫院的醫療服務,進而實現服務模式的整體創新。
2014年,順義區將啟動以順義區醫院為核心,順義區第三醫院(牛欄山)、南法信、俸伯、馬坡、北小營、木林衛生院等6所基層醫療機構為成員的首批醫聯體試點。
對于平谷,這個只有42萬人口、距離北京城區70公里的遠郊區,“看病難”的具體含義,一度不是看不上病,而是看不好病——近半數患者瞧病得往北京城里跑。
2014年5月,北京遠郊區縣的首個醫聯體在平谷區率先建成,維系和推動這個醫聯體的,是“漫步云端”的物聯網技術,更是大力推進醫聯體建設的首都醫改新思路。
醫策
專注于中國醫院管理案例研究,致力于傳播最具價值的行業資訊和思想。
信息來源:醫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