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北方大部分市場,尤其是河北河南山西和陜西等省份的醫藥批發企業,普遍存在著同種產品銷售價格兩條線的現象。針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需求,采用帶票一個價不帶票另一個價的銷售模式,而且讓利的程度還不一樣,使得在市場上同一個生產廠家同一個規格的產品出現了好幾種銷售價格。
雖說生產廠家出臺了好多政策去控貨控價,也與代理商經銷商交涉,最終還是無濟于事。不是某個經銷商愿意這樣操作,而是大家都在這么做,你要堅決維護廠家的價格,那只能所有的產品擱置于庫房而銷不出去。因為市場已形成了慣例,所以廠家雖然頭疼,但也無可奈何,真正的價格主動權還是掌握在經銷商手中。
主要還是有市場需求。一部分小型醫藥公司和大部分終端客戶(藥店、診所、私營醫院),只要求進貨價低于市場價格,不需要開稅票。因為稅票對于他們來說沒多大用處(大多數是小規模納稅人),稅票無法抵扣。
這樣就迫使許多做流通品種的醫藥批發企業,只能把廠家帶票來的品種把稅點扣掉入庫(一般扣7—10%)。即一元帶票進來的品種,扣8%的稅點,按0.92元入庫,如果3%的毛利,銷售價就是0.95元。看起來似乎要賠錢了,但還有扣下來8%的稅額可以折換成錢。
市場上還有許多做臨床品種的批發企業,底價和中標價之間很大的差額,增值部分應該交納應有的稅額,可是他們認為17%的增值稅太高,于是他們就從做普藥的公司手中以9%--10%的稅點買進稅票,從而增加公司的進項稅。
這就是市場上所說的買稅票和虛開稅票,粗看起來好像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買賣雙方自覺自愿,又使流通過程中的藥品價格降了下來,其實不然。
雖說流通過程中的藥品價格回落了一些,但零售價依然偏高,患者還是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深層次看這樣操作既攪亂了廠家的價格政策,又讓國家的財稅受到了影響,說開了就是逃稅,于國于民都沒有好處,還滿足了一部分人的私利。
可這種現象又普遍存在于醫藥流通市場,說實在的大多數醫藥批發企業也是沒辦法。不效仿,不跟隨,按廠家規定的價格銷售?那只能先被市場淘汰出局,因為沒有終端客戶會給你訂單;順應潮流吧,又怕觸犯法律的底線,暫時可以僥幸生存下去,萬一查不到呢?
大多數企業都是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總比提前出局強。但從去年以來,河北河南山西的醫藥批發企業相繼出事,大多是因為倒稅票而犯事,其結果肯定是賠了夫人折了兵,落得人財兩空。但大多數依然在觀望,依然在小心翼翼的經營,因為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的現象,也就是在醫藥流通領域中是個共性的問題。
而南方的醫藥批發企業就相對規范得多,無論終端客戶要不要稅票,價格都是一樣的。同時政府監管部門也嚴格要求批發企業出貨必須開票,雙管齊下,檢查到位,市場就規范純凈了,批發企業也就沒必要再去冒逃票的風險了。
南方的公司能做到,為何北方的企業就做不到呢?說到底,如果大家都規范經營,正常銷售,正常開稅票,賺正常的毛利,何必還要去走法律的鋼絲繩呢?不是市場真正有這樣的需求,而是各級政府管控監督不到位。
其實完全可以借助新版GSP認證之際,要求所有的醫藥批發企業和醫藥終端企業,必須全部帶票經營。以強制性的手段與措施,嚴格查處違規經營的害群之馬,處以重罰并吊銷經營許可證,在新聞媒體上予以曝光,以警示其他企業。這樣才能從根子上杜絕這種違規違紀的現象發生,從而保證國家財稅政策的嚴肅性,又能使患者買到真正的放心藥。
作為已過新版GSP認證的醫藥批發企業,誰也不愿意去踩法律那條紅線,都想守法經營,共同給醫藥市場一個文明干凈的環境;也愿意共同去維護廠家產品的價格政策,賺我們自己應有的利潤,這才是我們醫藥批發企業的經營王道。
信息來源:醫藥觀察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