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 有人說,第一個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應該是他!
日期:2015/10/13
導讀: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他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鼠疫大流行。他讓中國比世界早16年消滅天花病毒。據說今天國際上最權威的微生物學教科書、病理學教科書,任何關于衣原體的綜述,都寫到 Dr.Tang, 一個必須寫在世界醫學史上的中國人。
來源|地球家園2049
2015年10月5日,下午五點三十分,2015年諾貝爾獎的第一個獎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率先揭曉。隨后,一個中國人并不十分熟悉的名字——屠呦呦,進入了公眾視線并迅速在網絡上刷屏。這位85歲的中國藥學家,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人。
由于中國人首次獲得科學類諾貝爾獎,所以,這個消息就成了大消息。特別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蒿”的名中注定、名中的宿命,讓“屠呦呦”三個字很難忘記。
借此人們關注諾貝爾獎、中國生物醫藥事業的難得機會,讓更多人了解另一個我們這個民族最不該遺忘的名字——湯飛凡!
他生產了中國自己的狂犬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他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鼠疫大流行。他讓中國比世界早16年消滅天花病毒。
他被人們尊稱為衣原體之父。
據說今天國際上最權威的微生物學教科書、病理學教科書,任何關于衣原體的綜述,都寫到 Dr.Tang, 一個必須寫在世界醫學史上的中國人。
1980年6月,中國眼科學會收到國際眼科防治組織(IOAT)的一封短函:
因為湯博士在關于沙眼病原研究和鑒定中的杰出貢獻,國際眼科防治組織決定向他頒發沙眼金質獎章。
然而,由于“拔白旗”政治運動的迫害,有著湖南醴陵人那種剛毅性格的他,不甘受辱,在1958年就已自盡身亡。
人們說,中國與諾貝爾醫學獎就這樣失之交臂。還有專業人士在非典肆虐的時候嘆道:如果他在,何至于此?!
著名的中國科學技術史權威李約瑟爵士在得知他的死訊后給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一封信里說:“回顧能結識你們國家的這樣一位杰出的科學公仆,感到榮幸。”
他被李約瑟稱作是“19世紀英國諺語里的‘人類的朋友’”,是“預防醫學領域里的一位頑強的戰士。”
因為他為人類做出的卓越貢獻,郵電部于1992年11月22日發行了他的紀念郵票。
1919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中央防疫處在北平設立(老聯注:地點在天壇神樂署,這也是后來天壇生物的名稱來源),開始制備血清、牛痘疫苗以及指導全國防疫工作。開創了中國現代生物制品業。
1929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創立者湯飛凡先生在中央防疫處建立病毒學實驗室,開始進行病毒學研究,1930年起陸續發表論文。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病毒學研究。
1930年代后,湯飛凡先生和他的助手們在艱苦的條件下,經過執著的努力,研究和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支青霉素。
(圖:1944年 搬遷至昆明的中央防疫處群體技術人員合影留念——前排右三為湯飛凡博士)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為生物制品事業帶來了輝煌發展的契機。1950年中央防疫處改名為中央政府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湯飛凡任所長。1951年兼任新成立的中央生物制品檢定所所長。
建國后,衛生部在全國范圍內普遍種痘,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等承擔了牛痘苗的生產任務,并研制了生產天花疫苗的新工藝。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中國于1961年消滅了天花,比全球消滅天花早十六年。
1979年,前所長章以浩研究員作為全球消滅天花驗證委員會的成員參加了日內瓦會議,并代表中國莊嚴地在"全球消滅天花證書"上簽字。
1955年8月10日湯飛凡成功地分離出沙眼衣原體并獲國際金獎,,對人類防治沙眼做出了杰出貢獻。這株病原體就是著名的TE8。
湯飛凡成為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個中國人。
專注于中國醫院管理案例研究,致力于傳播最具價值的行業資訊和思想。
信息來源:醫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