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瘧疾和青蒿素的十個最常見問題
日期:2015/10/17
2015 年 10 月 5 日,2015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我國的屠呦呦(讀作:Tu You You)教授。這也是我國研究者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科技類獎項。
這個獎,正是為了獎勵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團隊發現的青蒿素在世界抗擊瘧疾斗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但在祝賀屠教授獲獎的時候,想必許多人對瘧疾這個疾病和青蒿素這個藥物并不熟悉,丁香醫生趁此機會就常見問題給大家解釋解釋。
瘧疾是由一種叫作瘧原蟲的寄生蟲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它通過受感染的蚊子叮咬進行傳播。這種寄生蟲在人體的肝臟中繁殖,然后感染破壞血紅細胞,不斷繁殖,不斷破壞。在所有熱帶病中,以受瘧疾威脅的人數與發病數字為最多,居世界衛生組織重點研究的六大熱帶病的首位。
感染瘧疾,在被蚊子叮咬 10~15 天后,人會出現發燒、頭痛和嘔吐等癥狀,民間稱作「打擺子」,就是一會兒發熱,一會覺得寒冷而打冷戰。如果瘧原蟲侵入腦部血管,則會導致最為嚴重的腦部瘧疾,通常會造成病人昏迷。嚴重的瘧疾患者甚至會因此丟掉生命。
根據 2014 年 12 月發布的情況估計,2013 年約有 1.98 億瘧疾病例,有 58.4 萬人死亡。大多數死亡發生在非洲兒童中,那里每分鐘便有一名兒童死于瘧疾。在我國,經過醫學工作者和疾控部門的多年努力,全國瘧疾病人由 20 世紀 70 年代初的 2 400 多萬減少到目前的數十萬,部分省份現只見散發病例,我們甚至有望在 2050 年全面消滅瘧疾。
所以,瘧疾已經逐漸離我們遠去,這其中離不開青蒿素做出的貢獻。
青蒿素(讀作:Qing Hao Su)是從青蒿等植物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治療瘧疾用得較多的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它作用于原蟲膜系結構,損害核膜、線粒體外膜等結構從而殺滅紅細胞內的瘧原蟲起到抗瘧作用。
除了青蒿素,目前抗瘧藥物還包括奎寧類藥物(氯喹、伯氨喹)。
氯喹針對瘧原蟲紅細胞內期,可用作控制癥狀,是非耐藥瘧疾的首選藥物。伯氨喹能殺死肝細胞內期及配子體,是目前唯一可供使用的預防復發和傳播的藥物。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適用于兇險瘧疾的搶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瘧作用療效顯著、不良反應輕而少,耐藥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尤其適用于孕婦和腦型瘧疾患者。
青蒿琥酯、甲氟喹對治療耐藥瘧原蟲感染效果好,不良反應輕、價格便宜,在妊娠婦女及兒童中安全,是很多國家對付瘧疾的首選用藥。
跟抗生素一樣,隨著一種單一抗瘧藥物的使用增多,瘧原蟲便對既往的常規藥物(如氯喹)產生了耐藥性,此時就需要另外一種藥物來治療。而青蒿素作為較新的藥物,對瘧原蟲的效果明顯。
對抗瘧疾,我們不需要自己購買藥物治療,更應該重視預防。
瘧疾作為一種經蚊蟲叮咬傳播的傳染病,對此不熟悉的讀者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
到瘧疾肆虐地區之前應該先做好防疫措施;
-
使用蚊香、蚊帳、防蚊噴液等手段來防止蚊蟲叮咬;
-
被蚊蟲叮咬后,假如出現發燒、寒戰交替的癥狀要及時就醫,遵醫囑接受正規治療。
很遺憾,不是。
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后的發布會上,一位中國記者問道:「這次諾貝爾醫學獎算不算是頒發給了中國傳統醫學?」
諾獎委員會的成員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并做出了解釋:
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并沒有把這個獎項頒發給傳統醫學,我們是把諾貝爾獎頒給了受到傳統醫學啟發并能從中開發出一種造福全世界的新藥的科學家。所以,你可以說是受了中醫啟發,但不能說是頒給中醫。
在這里,「受傳統醫學啟發」是非常嚴謹、恰當的表達。
首先,青蒿素并不是中藥,而是一種在植物中提取出來的單一成分的化學藥,有明確的化學結構。就像典型的西藥阿司匹林一樣,也是從樹皮中提取出來的。單單這一點,就和一些人心目中「純天然、非化學」的中藥不同。
其次,青蒿素是通過現代的藥理、化學的方法從傳統草藥中分離出有效成分,用現代醫學的方法驗證藥理藥效,整個研究都處在現代醫學、藥學的科學框架下的。療效和毒性都非常明確,這和傳統的中藥也有很大的不同。
不過,青蒿素的發現,確實受到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啟發,在傳統藥方中,有可能還有一些有效的藥用成分因為中國傳統醫學落后的研究手段而不能為我們所知。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傳統醫學一樣,我國中醫理論仍存在著其局限性。
在中國歷史上,每年都有大量因為瘧疾失掉生命的人民,沒有哪一個藥方能治愈瘧疾,這也是因為當時的許多治療仍然停留在對世界的直覺性猜測和主觀的經驗總結上,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方法從中找到單一的有效成分。我們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像青蒿素一樣的對植物藥的現代化改造。
作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人,屠呦呦教授為世界抗擊瘧疾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和她的團隊對于中藥改造的偉大成就也將載入史冊。
信息來源:丁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