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春雨醫生的倒掉
日期:2015/10/20
之所以寫本文,還是因為對其有感情,畢竟春雨是第一家移動醫療公司,很正品、也很努力,沖鋒在前,反復試錯,才走到今天的。本文目的是希望春雨能夠像英雄一樣光榮死去,不要為了茍且的活著而去沾惹醫療欺騙。
最早知道春雨是在一次電視創業節目上,當時醫療**O叫盧杰,登臺講公司,感覺春雨理念很新穎,給人留下“小鮮肉” 的感覺,好像當時已經有200萬美元的融資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就傳出800萬美元融資的消息,不禁感慨“春雨貴如油”。后來5000萬美元融資,當時已經讓人無法理解,但資本市場如此精明、不會犯普通人能夠想到的錯誤,春雨肯定憋大招哪,筆者就耐心的看戲。
5月9日春雨正式宣布要進軍線下診所,至此,歷時3年,耗資4億人民幣的美麗故事已經講完了,雖然舞臺上的人還沒有謝幕,結局已經注定了。
所以,筆者趕緊寫一篇影評。
開戲以來,春雨一直在講會帶給醫療美好的改變,一直在講他們站在了風口,事業如朝日一樣勢不可擋,入戲太深時還會喊兩句“顛覆醫療”的口號。其團隊也努力,目前可以炒作的概念依舊有很多,按照互聯網看法,裝機量、發展速度都是好好的,比很多互聯網公司強多了。
1、醫療很大,市場很小。獲得資本注資的公司最終目的是利潤,不計較利潤的是政府的公共服務。那么醫療是什么哪?現代發達國家都把醫療看作一種公共服務。大部分醫院是公立的,大部分醫生在政府系統內,大部分保險是政府統一經營的。所以,醫療很大,市場很小,利潤更小。筆者只聽說有富可敵國的藥品公司、醫療器械公司,沒有聽說過大型的醫療服務集團。春雨想進入恰好是醫療服務行業。
2、丘壑縱橫。每一個人一年中總要解決幾次健康問題,解決問題就要花錢,在醫保和公立醫院之外的角落里的錢其實也不少。可是,這些錢的去向并不集中。比如,牙痛是找牙醫,青春痘要找皮膚科。牙科、皮膚等疾病內容不同、提供者不同、市場結構也不同、營銷策略也就不同,而且早就有固定的市場格局,通常都是熟悉當地人物風情的本地醫生的領域。“強龍不壓地頭蛇”,當資本想集中統一市場時,就會遭到極大的阻力,而不統一市場,那點醫療服務的利潤,資本根本不屑做。
3、信任優先。醫療行業中,涉及人的生命健康,無論消費者還是供應者對安全都分外重視,對新東西都格外警惕。一個人會想方設法去玩新型游戲、去與陌生人的社交,但看病就想方設法找個信得過的。建立信任是需要時間的。春雨無論作為醫患的中介或者直接的服務提供商,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獲得消費者和配套行業的信任,可是資本等得起嗎?
在春雨融5000萬之前肯定要告訴投資人商業模式和下一步動作的。這些商業機密在當時筆者當然不知道,但“線下診所”就是底牌公開了。粗略一估算,以急診科女超人開診所為例,25家線下診所的資產成本和人工成本和5000萬差不多,只夠這一輪炮火。在這之前,春雨沒有公布收入的信息,只公布了裝機量,病人用戶數和醫生數。也就可以推算這是要一決勝負了。因為線下診所再沒有營利,賠錢速度更快。
那為什么這么快就決戰,而且毫不費勁的貯備了融資哪?可以參考兩年來精彩的打車軟件之戰。打車軟件通過貼錢拉客戶,一方面培養了用戶用微信支付的習慣,一方面出現了不使用打車軟件,司機就不拉。當所有的司機都裝上打車軟件,就形成供方壟斷市場。后來出現加價、專車、廣告等收入模式也就自然而然。春雨用戶量也不少,現在的市場嘗試同打車軟件也差不多,比如加錢問更好的醫生(加價叫車),比如提供健康檔案、私人醫生(專車服務),比如想在客戶端上投放藥品器械廣告等。初期效果如何?春雨當然說好。
即使今天,類比打車軟件講出故事也是很美好的,打車軟件能融資幾個億美金,春雨融5000萬,真不多。
線下診所本質上依舊是“中介”性質,因為春雨并沒有說雇傭自己的全職醫生團隊。
1、政府角色不同。在出租車市場上雖然政府經常挨罵,那是因為中國人愛罵,政府沒有做錯什么。出租車是市場中的企業,不是政府的事業單位。打車也不是政府保險,打不上車政府也沒有責任派個警車把你送回家。醫療則不同,醫院是公立的,保險歸政府社保處管理,急診病人沒錢救命政府就出錢了。政府在出租車市場中是裁判角色,只是打車雙方總認為政府在拉偏架,要么乘客罵政府漲價,要么出租車司機堵路。政府在醫療中是主導角色,醫患雙方都認為政府掏錢掏的太不爽快,投入低,這樣一來,任何想進入醫療行業掙錢的資本都會面臨一種道德指責,你憑什么掙錢?從資本市場上融資與醫患沒有關系,但是從醫患口袋掏錢再轉換為公司利潤就很容易面對指責。做不大則已,略大一點后,醫療改革的公共財政派比如北大李玲會建議政府來做,擴大病患的受益范圍;而市場派比如許小年,會認為中介是因為政府權力濫用才導致出現一個不正常的高收入公司。
2、出租車司機不同于醫生。通常,乘客把錢掏出來,司機就圍上來了,當乘客多而拉不完時,司機就加班加點,也會有新司機進場掙錢。可是醫療哪,病人掏出1000萬說:把我癌癥治好;醫生會怎么辦?當然能跑多遠是多遠,誰敢保證治病一定治好啊,又不是神仙。當病人多而醫生再努力看不過來時,也沒有新醫生入場掙錢的,不是不想,而是新手沒有技術經驗。
3、乘客不同于病人。乘客打不上車,最多晚點、耽誤點事情;病人治不好病,后果,不用多說了吧。
總之,春雨以前嘗試的模式已經很多,剩余的可信故事已經不多了。
“互聯網+”的妖風吹了一批非醫療人進入醫療行業,模式類似春雨的公司多如牛毛。浮躁的風氣還吹多久,還能吹出多少來,誰也不知道。又因為醫療市場中錢多,任何公司總會找到這樣那樣的收入,維持一段時間。我相信春雨一定會不斷找到掙錢的新方法、新營利領域的。但其醫患中介主營業務肯定無法支撐其巨額估值,而收入來自十幾個不同的業務也不是互聯網公司的風格了。
當把賺錢做第一位的公司在進入醫療行業時,總會發現欺騙最容易賺錢,而且能賺很多錢,比如莆田系和百度,在兩位龍頭老大的帶領下,互聯網+里已經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騙子;而春雨則毫無劣跡,且擁有很多用戶,無論賣給ATM(阿里騰訊小米)或者轉型其他方向都體面,做騙子就太沒意思了。
所以,筆者想對春雨公司說,如果你們所有的招數都用完了,發現預先設想的商業模式、預先的發展計劃全部無法達成先前夢想的宏偉目標的時候,光榮的死吧。你們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眼光和能力、打了所有的戰斗、真正的戰斗過,失敗非你們過錯,而是大環境錯了。你們為移動醫療夢想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商業模式上眾多的嘗試都是領先世界的。只是,醫療真的太難了,不信,你看:病人在抱怨、醫生護士在抱怨、政府同樣在抱怨,西醫中醫在互掐、醫院和保險在鉤斗;社保不勘重負、商業保險不被認可。多年資本嘗試也沒有成功的先例。我毫不懷疑,憑你們的能力,繼續發展,當然能夠掙很多錢,但我真心的建議不要為了那點小錢去沾惹醫療欺騙。因為,醫療是個良心活,“作孽一時爽”而已;用燒傷超人阿寶話說就是“蒼天饒過誰”。還有,既然能夠昧著良心了,其他行業更掙錢,何必干醫療哪。
所以筆者想對那些模仿春雨的公司和背后的投資人說,牌局都打到這份上了,別聽移動醫療的什么o2o、健康管理、大數據之類的忽悠了,該離場清算止損了。
信息來源:醫藥信息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