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好的醫療”?
日期:2015/10/21
中國醫療,是應該努力為高收入群體提供一千三百塊錢安慰三十分鐘的醫療,還是應該給那些連最便宜的旅館都舍不得住的患者提供現在這種高效快速流水線式醫療服務?這種服務似乎冰冷而缺乏人情味,似乎不是那么含情脈脈,但是,這種全世界最廉價最便利的,這種連最便宜的旅館都舍不得住的患者能夠負擔的起最頂級醫院治療費用的,這難道不是好的醫療?
文/燒傷超人阿寶; 來源:作者新浪博客;本文不代表希圈觀點,僅作推薦閱讀
近日,廖新波引用香港媒體的話,對中國醫療進行了極其尖銳的批評。稱:當美國頂級醫院通過內地合作伙伴擴大業務時,更多的中國有錢人開始在美國求醫。大部分想到海外求醫的患者已經去過了中國的頂級醫院,并極度渴望得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或更高的生存率。其他依次是英德日和新加坡。在中國“找不到”好醫生?可能不是!找不到好醫院,可能是!找不到好醫療,一定是!
廖新波這個微博幾乎是對中國醫療進行了全面的否定,他認為中國根本找不到好的醫療。換言之,中國這種讓有錢人不能滿意,讓有錢人要跑到國外去看病的醫療肯定是壞的,肯定是糟糕的,肯定是無法容忍的,肯定是需要推到重來的。
鑒于廖先生衛生系統官員的出身和他在微博上的巨大影響力,我相信在衛生系統內外持有和他相同觀點的不止一個人,甚至,可能代表了相當主流的一種聲音。
說來也巧,前不久我參加了一個著名電視臺的一個著名的談話節目,談話的內容也是中國的醫療問題。在談話中,主持人很委婉的對我表達了對中國醫療的不滿和批評。
主持人講了自己在香港看病的經歷:由于心臟不舒服,在香港看了一個社區醫生,醫生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詳盡細致耐心的給他做了認真的分析解釋,告訴他不用做什么處理。雖然三十多分鐘時間花了一千三百元人民幣,但是他覺得非常滿意。
主持人問我:你們醫療上不是講“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嗎?為什么大陸的醫生對患者總是缺少關心和安慰呢?
以上的疑問和指責,在中國絕非個別,事實上,這在中國幾乎是對醫療行業最普遍的指責之一。
鑒于此,我覺得有必要和大家講清楚兩個問題:1.評價醫療服務治療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2.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醫療服務。
首先我們談談第一個問題:評價醫療服務最重要的標準是什么?
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跑偏了。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長眠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特魯多醫生在歷史上的名氣,很大程度上來自這段非常容易引起共鳴的話。而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評價醫療服務和醫生工作的一個標準和指導原則。
但事實上,特魯多醫生說這段話是有其原因和背景的,特魯多死于結核病,結核病是當時的絕癥,沒有可靠的治療辦法。于是特魯多選擇了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做長期療養,療養期間他一度覺得身體有所好轉,但最終不治。
這段話,就是特魯多醫生身患絕癥后說的,是一種醫生在醫學無能為力的無奈的感慨。與其說他是提倡醫生安慰患者,不如說他是在調侃醫生往往沒本事治好患者而只能去安慰患者。如果能選擇,我相信特魯多醫生百分百的原意治愈他的結核病,而不愿意被無能為力的醫生天天安慰。
醫療行業不同于一般的服務行業。醫療服務的核心是什么?是準確的診斷,規范的治療。而不是什么“總是去安慰”。安慰是件好事情,也是對很多患者來講很重要的事情,但是這不是醫療服務中最重要的事情,甚至也不是醫生最擅長的事情。當很多人把“總是去安慰”視為醫療服務的核心,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判斷錯誤,不分青紅皂白的指責公立三甲醫院管理不善,缺乏服務意識。
但奇怪的是,在這些醫改專家眼中管理不善服務又差的公立三甲醫院,卻全部門庭若市。而那些服務“好”的民營醫院,卻門可羅雀。
為什么?因為老百姓不像專家那么傻,他們知道醫療服務最核心的內容是醫療本身,是診斷和治療。而在這方面,公立三甲醫院的服務是最優質也最廉價的。
與那些抹黑者宣稱的相反,中國大型公立醫院的管理不僅不落后,相反可以用卓越來形容。中國醫院管理者,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基礎上,利用極其有限的資源,為老百姓提供了全世界最優質最廉價最便利的醫療服務。全世界的醫療管理者面對中國大型公立三甲醫院院長,都該跪下來膜拜。
無論在價格還是在質量方面,中國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都秒殺中國民營醫院。事實上,如果不動用行政手段強行打壓公立醫院發展,如果讓中國的公立三甲醫院放手發展,中國的民營醫院在市場上根本沒有公立三甲醫院的一合之敵。
我們再來談第二個問題,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醫療服務,或者說:什么才算好的醫療?
想回答這個話題,我們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中國的醫療到底為誰服務?
在醫療問題上,不同群體的訴求是不同的。但遺憾的是,在對醫改問題的討論中,大家的話語權并不相同。
中國的高收入群體對中國現有的醫療無疑是極其不滿的。這部分人希望利用自己強大的支付能力,享有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他們毫無疑問在就醫時能夠獲得普通人無法獲得的便利,但這些小小的優待并不能讓這些人滿意。
他們希望的,是中國最優秀的醫生為他們提供最周到的服務,他們既不愿意去北大協和這樣的醫院和普通人一起排隊,也不愿意去私立醫院享受貼心周到但是醫療水平不夠高的服務。
滿足他們需求的解決方案很簡單:私有化。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討論會,一個醫生興沖沖的說:私有化后,中國優秀的醫生就不用每天看一百個病人,他們只需要每天看十個病人。醫生工作輕松,病人能得到更優質的服務,實現雙方的雙贏。
我當時問了一個問題:那剩下的九十個患者怎么辦呢?
限制公立醫院發展,大力推進醫療行業私有化,其結果確實會使得優秀的醫生在工作變得輕松的同時得到更多的收入,因為那十個有錢的患者給醫生支付的費用,會比原來一百個患者支付的多幾倍。
但是那九十個沒錢的患者呢?這九十個人中最窮困的十名患者呢?
私有化的結果是優秀醫生和有錢的患者雙贏,那么誰輸了呢?是被有錢人憑借強大的支付能力在醫療市場擠掉的那些普通患者。說白了,私有化的意思無非就是:好醫生和有錢人雙贏。
我前不久看過一個新聞報道,是講鄭大一附院的,這家河南省最好的三甲醫院,每天晚上,醫院停車場睡滿了來看病的患者家屬。
這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的現狀,當那些醫改專家們談起醫改動輒香港美國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個至今是一個人均收入只有美國十幾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
那些連住旅館的錢都舍不得花的人,就是鄭大一附院為代表的中國公立醫院服務的對象。他們都很窮,但他們可以到河南最好的三甲醫院看病而且能夠負擔得起看病的費用,雖然這種負擔肯定并不輕松。難以理解的是:給他們提供如此優質如此廉價服務的鄭大一附院,一直被某些醫改專家拼命的攻擊和抹黑,限制三甲擴張,竟然成為公開的醫改政策。
梅奧診所,1132個住院床位,2500名醫生,42000名醫務人員,年收入90億美金。鄭大一附院,床位7000張,全院僅6764名職工,年收入75億人民幣。
中國醫療與很多問題,紅包、回扣、大處方等等都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但是,是全世界最優質最廉價最便利的,大型公立三甲是中國醫療的良心。我們不能死盯著一些細枝末節,而忘記其主流,更不能作出完全錯誤的評價。
在現有的經濟水平下,什么樣的醫療服務才是“好的醫療”?
中國醫療,是應該努力為高收入群體提供一千三百塊錢安慰三十分鐘的醫療,還是應該給那些連最便宜的旅館都舍不得住的患者提供現在這種高效快速流水線式醫療服務?
這種服務似乎冰冷而缺乏人情味,似乎不是那么含情脈脈,但是,這種全世界最廉價最便利的,這種連最便宜的旅館都舍不得住的患者能夠負擔的起最頂級醫院治療費用的,這種高收入群體無法用自己的強大購買力去剝奪窮人機會的,中國醫療,難道不是好的醫療?
我不是一個迂腐的人,我同意并且堅信有錢人應該得到比窮人更好的服務。但是,在教育和醫療兩個領域,卻不能以有錢人是否滿意作為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
原因很簡單,一個社會,如果堵塞了下層向上層流動的通道,那是非常可怕和危險的。而只要在教育和醫療兩個領域做到相對的公平,那么窮人的孩子就不會失去憑借自己的努力向上層社會攀登的希望。一旦這個希望失去那必定是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信息來源:希波克拉底醫療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