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家門口的紅房子”:12家復旦大學附屬醫院聯手打造上海首家婦產科醫療聯合體
日期:2015/10/29
導讀:國外經驗表明,構建醫聯體可以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質量和整體效率,避免醫院盲目擴張,對醫療機構發揮協同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復旦大學此次建立婦產科醫聯體,對整合婦產科優質醫療資源,提高轄區內醫療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周凱
家住上海市閔行區的方女士早上5點就來到紅房子(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楊浦院區排隊掛號,可門診大廳內已是人頭攢動,長長的隊伍里擠滿了從上海市以及外地趕來的患者和家屬,他們焦急地等待著……“看病難”的問題何以緩解?
10月28日,上海市首個婦產科醫療聯合體——“復旦大學婦產科醫療聯合體”(下簡稱“婦產科醫聯體”)在復旦大學的推動下正式成立。婦產科醫聯體整合了復旦大學婦產科學學科的優質資源,在成員單位內就診,患者可獲得“同質化、高水平”的婦產科診療,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紅房子”技術提供的高質量醫療服務。
據介紹,此次成立的復旦大學婦產科醫療聯合體,是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支持下,由復旦大學醫管處及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共同牽頭,聯合了復旦下屬其他11家提供婦產科診療服務的醫院共同組建而成。12家成員單位在上海市10個區縣形成了具有14個診療點的婦產科診療網絡,該網絡共擁有婦產科床位1719張,2014年婦產科門急診數高達2674114人次。醫聯體形成后,成員醫院將在婦產科醫療服務、質量管理、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流程優化、信息共享、精細管理等方面進行一系列融合。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婦產科醫聯體管委會共同主任徐叢劍表示:“婦產科醫療服務具有其自身特點,成立婦產科醫聯體,是希望通過整合資源、服務醫改、提升品牌、共謀發展,促進復旦大學婦產科診療技術規范化、服務同質化,帶動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讓老百姓能享受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據悉,婦產科醫聯體的建設將探索專科方向的 “雙向轉診”機制與渠道的建立。“雙向轉診”是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的重點舉措,三級醫院收治高危、疑難患者,而慢性病和康復期患者可轉至一級或二級醫院。
在醫聯體建立之前,即使在復旦大學體系內,醫療機構間也沒有形成順暢的深度合作關系,多數情況下患者轉診有許多困難。為了獲得優質服務,患者往往選擇三級醫院就診。雖然復旦大學的各附屬醫院大多為三級醫院,但因種種原因,其醫療資源的利用仍然存在明顯的不均衡,部分醫院收治病人能力的上限不斷被挑戰,而部分醫院的醫療資源又常常被閑置。
醫聯體的建立使得這一范圍內的“雙向轉診”形成一種常態合作機制。考慮到醫聯體框架內的部分醫院為區域醫療中心,與社區醫療已建立了較為緊密的轉診制度,而紅房子醫院基于技術優勢和在長三角地區的口碑,此前已與江浙滬二十余家區市縣婦幼保健醫院簽訂了技術指導合作協議。
在此基礎上,成立婦產科醫聯體將進一步提升既往已建立的這些多層次雙向轉診的格局,不僅可能有效推動專科醫生和患者合理分流,擴大優質婦產科醫療資源的輻射面,而且加強綜合性醫院與專科醫院之間的優勢互補,克服專科醫院與綜合性醫院在婦產科領域發展上的資源差異所帶來的困境,提高婦產科專業整體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廣大百姓服務。
不過,要實現這一愿望,在體制機制上仍然存在許多有待克服的難題,紅房子醫院副院長李笑天坦言:“婦產科醫聯體建立后也將繼續‘摸著石頭過河’,希望在磨合中探索出更為合理的轉診方案。”
醫聯體的建立也將重點在各成員單位間打通“綠色通道”。據介紹,各成員單位在醫聯體平臺上通過資源分享實現快速分配。乘著這輛“直通車”,患者在任意一家成員單位即可按程序預約婦產科醫院預留的部分床位和專家門診。目前,婦產科醫院已對中山醫院婦產科一些特殊病例開放了超聲篩查的“綠色通道”,幫助部分在中山醫院建卡的高危及疑難孕婦做超聲大排畸,而這項服務原先只面向在婦產科醫院建卡并承諾在婦產科醫院分娩的孕婦提供。
復旦大學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認為,新形勢催生新的醫療運行模式,婦產科醫療聯合體的建立是復旦大學在兒科醫聯體后的又一重要嘗試。國外經驗表明,構建醫聯體可以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質量和整體效率,避免醫院盲目擴張,對醫療機構發揮協同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對復旦而言,實現各家附屬醫院婦產科水平的整體提高,其意義不僅在于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和便捷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助力復旦附屬醫院的婦產科在聯合體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探索出專科發展的“復旦模式”。
在“婦產科醫療聯合體”中,婦產科醫院等三級醫院向其他成員單位輸出人員和技術,通過建立三級醫院與成員單位醫務人員間常態化的技術交流與培訓機制,促進聯合體內部的人才流動和診療技術提升。
此外,醫聯體鼓勵成員單位相互協作,開展多中心研究,合力解決臨床的科研難題。據介紹,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計劃一方面派出業務骨干指導聯合體內婦產科合并傳染性疾病的診治,另一方面與醫聯體內其它醫院開展緊密合作,如邀請“紅房子”的骨干醫師指導婦產科學科發展,從而實現技術的交流、完善與提升。
復旦大學通過婦產科醫聯體的建設,整合婦產科優質醫療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幫助醫聯體內承擔區縣醫療中心職能的成員單位快速提升診療水平,借助區縣中心醫院的區域輻射能力,最終實現基層醫院和三級醫院之間的合作與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與磨合,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將全面提供同質化的優質診療服務,患者能就近在婦產科醫聯體12家醫療機構的14個診療地點享受到標準化、連續化的“紅房子”技術和服務,使得專科疾病診療也能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復旦大學婦產科醫療聯合體建立后,如何實現持續健康發展,讓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更大范圍,這不僅需要醫聯體完善自身架構、建立高效管理機制,也需要財政、人力資源、社保、物價等多方的支持和聯動。”復旦大學醫管處處長、婦產科醫聯體管理委員會共同主任伍蓉表示,“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婦產科醫聯體內部能在分級診療模式、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醫生多點執業上進行嘗試,探索復旦模式,為上海市醫療改革提供實踐依據。”
信息來源:醫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