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欣欣向榮,打造華東藥都
日期:2015/11/2
安徽省政府近期確定了第一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旨在大力支持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現代化工和新材料等7個領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的創新。10月20日至25日,本網總編、記者分別走進了合肥高新區集成電路、阜陽太和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看基地建設、訪龍頭企業”,切身感受產業基地發展在提升安徽產業競爭力,助力我省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中發揮的作用。今天推出專題報道《“調轉促”進行時——安徽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欣欣向榮》,從基地建設、龍頭企業發展、總編觀點三個角度為您報道。
阜陽太和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新跨越新發展
“省級新型工業化生物醫藥產業示范基地”、“省級生物醫藥和物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省級生物醫藥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國最大的醫藥集散地、全國最大單體醫藥銷售市場,這是對阜陽市太和醫藥產業的一個個肯定!
國家《中原經濟區規劃》和省政府《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等重要文件,提出要把太和打造成華東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的戰略定位;省政府皖政辦〔2013〕47號文件《關于建設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的意見》提出:“支持阜陽(太和)重點培育生物醫藥產業,打造華東最大的生物醫藥生產基地”;省政府皖政〔2014〕58號《關于深入推進高成長性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支持太和生物醫藥基地做強做大”。這是對阜陽太和醫藥產業的一份份支持和期望。榮譽和期待的背后,講述著它曾經、現在和未來不凡的發展之路。
曾經,太和醫藥因“流通”而興。
安徽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皖北為代表的廣大地區發展落后一直是安徽之痛。而地處皖北的阜陽太和縣,卻異軍突起,名聲在外。上世紀80年代,具有敏銳流通意識的太和人,在全國各地開拓醫藥物流事業,形成了二十萬人的藥商大軍,在太和逐步建立了全國最大的醫藥集散地,成為全國最大單體醫藥銷售市場,“買全國、賣全國”的“太和模式”因此享譽全國。說到太和醫藥,當地人回憶起那段風風火火“買全國、賣全國”的場面,臉上無不露出自豪的笑容;安徽各地,甚至全國各地,說到外地藥商,“太和人”廣為人知。
如今,太和醫藥沒有止步于曾經輝煌的道路上,轉型發展持續助力醫藥產業發展前行。
太和醫藥產業經過數年發展,實現了“依商興工、工商并舉”的重要轉型,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為導向,以醫藥物流為龍頭,以中藥材種植為基礎,以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制劑為核心,以化學制藥、現代中藥、保健品及醫療健康服務、藥用輔料包材、醫療器械為主體,以制藥設備、衛生理療為補充,以科技研發、職業教育、會展信息、金融服務等綜合配套為支撐的現代醫藥產業體系。2013年,太和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被省政府定為阜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首位產業”;2014年,太和縣生物醫藥產業被列入安徽省十大高成長性產業,是唯一入選的皖北縣域;2015年,太和經濟開發區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被確定為安徽省第一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之一。
太和經開區現有醫藥企業135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9家。10月21日、22日,記者在太和縣城切身感受到了當地藥企、藥商的氛圍,隨處可見大小藥企,遇到當地市民聊上幾句,談到的也是和藥有關的話題,對一些藥名、藥價十分了解。該縣經開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如今太和發達的物流已順利打通了太和縣及周邊縣市與全國各地的流通環節,極大提高了當地供需品的流通速度。周邊縣市以及河南很多專業市場的貨源都搭上了便車,并帶動了太和當地的電商發展。例如華源醫藥擁有全亞洲最大的醫藥倉庫,配套醫藥運輸網絡遍布全國,配送體系水平國內領先,現已形成以安徽華源醫藥物流等為龍頭的醫藥物流產品平臺,包括物流平臺、會展平臺、電子商務平臺、“互聯網+”等。
對于未來,太和發展目標明確、思路明晰。
到2017年,太和醫藥產業產值不低于507億元;到2020年,力爭太和全縣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40%左右,著力把太和打造成“華東藥都”,成為國內重要、全省唯一的生物醫藥研發、生產、銷售基地。為實現這一近期和遠期目標,太和正在大招商育龍頭、強配套促創新上下功夫。
在招商方面,經開區將整合各類招商力量,針對產業缺失和薄弱環節,積極引進對培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條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項目。大力引進世界500強、央企200強、全國民營企業500強,帶動關聯配套產業協同轉移。在龍頭企業的培育上,實施醫藥制造業“3551”工程,培育壯大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培育10億元至100億元的企業5家;培育1億元至10億元的企業50家。
在完善配套、創新能力建設上,著力加快園區標準化廠房及產業平臺建設,努力建設一批醫藥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積極建設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行業共性創業平臺。一方面提升科研開發能力,支持企業通過獨立設立、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設立等多種途徑建設研發機構,增強技術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創新發展戰略;另一方面推進創新載體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加快推進科大創新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