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用1/6時長介紹三明醫改,說了些什么?
日期:2015/12/20
12月1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播出:【新理念 新發展】醫改深水區的“三明路徑”。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而要保障全民健康,關鍵要有一個健康的醫療衛生體制。三年來,福建省三明市堅持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定位,全面實施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的醫療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探索出一條“三明路徑”。
63歲的林煥泉,不幸罹患肺癌已經兩年多了。2014年,林煥泉瞧病花掉了15萬元,基金報銷了6萬,大病補充補償了3萬元,民政補助了1.1萬元,不久前他又獲得了第三次精準補償,補償資金6395元。一次報銷三次補償下來,個人負擔降到了4萬元。
像林煥泉這樣的情況,放在三明醫改之前,別說進行第三次補償了,就連第一次基本報銷能不能得到保障還是一個未知數。三明市是福建省西北部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地級市,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改革前,醫保基金已經收不抵支,2010年虧損1.43億元、2011年虧損2.02億元。嚴峻的現狀倒逼三明市必須進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福建省三明市財政局副局長 張煊華:“如果不改到現在至少虧損五六個億,我們地方財政根本沒有這個錢,兜不起這個底。”
從虧損到扭轉為目前累計盈余2億多,醫保基金是怎么省下來的呢?“三明醫改”的突破口選擇了“三醫聯動”中最難的一塊硬骨頭,“醫藥”流通領域。三明市規定所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的同時,嚴格監控大處方、大檢查,對藥品招標采購嚴格執行“兩票制”,即藥品從生產企業到醫院過程中只允許開兩次增值稅發票,減少流通環節中的加價行為。像醫院常用藥奧美拉唑鈉,就由改革前的256元下降到6.9元,下降幅度高達37倍。三明市出臺醫改方案僅僅實施一個月,藥品總費用出現的變化讓人意想不到。
福建省三明市醫改領導小組組長 詹積富:“我們當時一個月用藥就是七千萬左右,七千萬下降一千六百多萬,然后每一個月一直一直下降。”
醫改三年以來,三明市經過測算累計節約藥費17.95億元,這些正是不應該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多余藥品,正是被浪費掉的寶貴的醫保基金,也正是藥品流通環節的灰色地帶。全國共有330多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能夠節約下來的錢可想而知。
福建省三明市衛計委主任 包著彬:“從藥品流通這個鏈條來說,最大的阻力在于既得利益者,利益受限后通過種種方式來阻撓。”
應對阻撓的辦法就是凝聚醫改共識,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三明市嚴控醫生診療行為的同時,在全國率先對22家公立醫院實行全員目標年薪制,年薪與崗位工作量、醫德醫風、社會評議掛鉤,不與藥品、檢查、耗材等收入掛鉤,由原來的“以藥養醫”變成“以技養醫”。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醫院副主任醫師 謝顯金:“我在醫改之前一年從來沒拿過十萬塊錢,一個月肯定不到一萬,那我現在,像我去年拿了將近十八萬,快翻了一番。”
深化改革前,三明市經過調研分析,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由人社和衛生計生部門分別經辦,造成重復參保、互相攀比、管理成本高、資金使用效率低,這也是醫保基金收不抵支的重要原因。三明市將26家經辦機構整合,實現“三保合一”。
三明醫改,真正實現了藥品費用大幅度下降、醫務人員收入顯著上升,醫保基金從虧損轉為盈余,初步實現了患者、醫院、醫生和政府多方共贏。
福建省三明市財政局副局長 張煊華:“習總書記講,他說我們要承擔起保障責任、領導責任、管理責任和監督責任,公立醫院在我們這個醫療體系中起到穩定器的作用,是屬于主導地位,這個不能改變,(我覺得)政府辦醫責任,特別是改革責任,一定要到位。“
目前,三明市是全國唯一進行“三醫聯動”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地級市。2015年,福建省以三明醫改作為藍本在全省內全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這幾天,1700多名,來自全國的行政干部和公立醫院院長,正在三明市學習借鑒在醫改深水區中的“三明路徑”。
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醫療、醫藥、藥品,一定要聯動,就是它才能建一個新的制度,一個制度是一系列政策的組合,而我們其他地方的改革為什么動靜都不大呢,比如取消個藥品的加成或者醫德醫風,或者分級診療,你都只有一個動作,他沒有能夠變系統建制度,就是醫改最核心的是破舊的制度建新的制度。”
信息來源:醫學界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