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到底是怎么讓人生病的?
日期:2015/12/23
由大氣顆粒物導致的各種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已影響到全球逾10億人的生命健康。(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機理卻一直不清楚。中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首次闡明了超細顆粒物誘導氣道炎癥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種新機制。目前,這一成果已在國際權威的細胞生物學專業期刊——《自噬》雜志在線發表。
來自浙醫二院-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課題組研究人員不久前通過高倍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只有頭發絲1/500到1/100大小的超細顆粒物能被內吞進入人體的氣道上皮細胞,在細胞內沉積形成黑暗顆粒,繼而誘發炎癥反應和粘液高分泌。
在“細胞自噬”這一細胞的自我保護行為作用下,細胞會試圖通過“自噬”包裹住這些黑暗顆粒并降解這些侵入的超細顆粒、無用蛋白質等。然而,由于這些超細顆粒含有大量無機碳、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很難被細胞自噬降解。在一系列復雜過程下,最終導致了氣道炎癥和粘液的大量分泌,最終引發慢性呼吸道疾病。
這也是科學家們在全球范圍內首次證實細胞自噬行為與霧霾導致的氣道疾病之間的關系。 反向推導,如果能夠阻斷細胞的自噬過程,就能有效降低氣道疾病反應。課題組負責人、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沈華浩教授說,如果結果成立,可望為因霧霾導致的相關呼吸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療突破點。
目前,研究人員已在小鼠等小動物模型中,通過阻斷細胞自噬行為,成功論證了這一理論。據介紹,課題組長期致力于大氣顆粒物誘導氣道損傷的機制和干預方法研究,并得到了國家97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扶持和資助。“目前,我們正在開展藥物阻斷自噬過程相關治療方案的研究。”論文第一作者、陳志華副研究員說,一旦針對細胞自噬相關小分子抑制劑的開發和應用獲得成功,將給廣大霧霾受害者帶來福音。霧霾中含有大量顆粒物、細微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它們不僅易附帶重金屬、微生物、有機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大。尤其是細微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極易被人體吸入。
信息來源:健康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