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醫藥行業展望:加大供給側改革
日期:2016/1/6
“十三五”時期,工業將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城鎮化將從規模城鎮化走向人口城鎮化,消費結構將從物質型消費走向服務型消費。
未來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升級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經濟進入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且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呼喚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來看看國家對醫藥行業的“十三五”規劃的期望。
2015年10月29日,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面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下同)。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指導思想”部分中與醫藥行業相關的有六點,筆者根據供給端與生產端改革整理。
| 生產端改革: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核心技術
生產端改革分別涉及第三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第五點“構建產業新體系”,原文如下:
(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戰略和前沿導向,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核心技術。
(五)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促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產業發展壯大。
生物醫藥核心技術的發展,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的產業新體系的構造將會是“十三五”政策的重點。根據咸達數據V3.2,截止于2015年12月29日我國具有生物制品批文的生產廠家共有262家,批文數共2262個。批文最多的產品是人血白蛋白,共有178個批文數;其次是含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含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共86個批文數。國內廠家自研的真正治療用生物制品非常少,2015年版藥典記載的治療類(含血液制品)有78個產品,唯一一個入藥典的單抗是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尼妥珠單抗注射液。
生產端的改革實際上在國務院2015年5月8日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中有所提及,圍繞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重點開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成果產業化、人才培訓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業創新中心遴選、考核、管理的標準和程序。到2020年,重點形成15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力爭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技術研究基地)。
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更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的領域:發展針對重大疾病的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新產品,重點包括新機制和新靶點化學藥、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全新結構蛋白及多肽藥物、新型疫苗、臨床優勢突出的創新中藥及個性化治療藥物。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重點發展影像設備、醫用機器人等高性能診療設備,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醫用耗材,可穿戴、遠程診療等移動醫療產品。實現生物3D打印、誘導多能干細胞等新技術的突破和應用。
《中國制造2025》還指出要提高利用外資與國際合作水平。進一步放開一般制造業,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水平。引導外資投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領域,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發行股票、債券,鼓勵與境外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
| 供給端改革:三醫聯動下推進醫養結合
供給端改革分別涉及“十三五”規劃建議第六點“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第七點“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第八點“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六)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費作用。改進個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
(七)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制,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優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等工作。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堅持中西醫并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理順藥品價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加強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
(八)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推動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
供給端改革主要針對醫療保險的持續性,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下的醫改和老齡化社會下推進醫養結合服務。
醫療保險的持續性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人社部等相關部委正探索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根據現行規定,退休人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制度的初衷,是社會醫療保險要體現互助共濟。退休職工一般患病較多,而退休后收入低醫療負擔較重,考慮到退休人員在以前的工作期間,已經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因而不需繳費。不過,在人口老齡化和醫療費用上漲導致的基金壓力影響下,政策或將面臨調整。究竟是規范現有的最低繳費年限,還是降低現有在職人員醫保費率,未來在退休后繼續繳費暫時仍在探討中。
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下的醫改方面,分級診療會是改革重點,此改革難度在于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和“發揮醫保控費作用”相應和,醫療行業的“控費”在“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了兩次,可見如何合理的價格提高更優質的藥品和醫療服務也將是供給端改革的重點。
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占總人口的15.5%。老年人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在這樣的需求背景下,衛計委正制定健康老齡化“十三五”專項規劃,計劃到2017年,要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的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符合需求的專業化醫養結合人才培養制度,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逐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養老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序共享,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養老提供上門服務的能力明顯提升,所有醫療機構都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所有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基本適應老年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 小結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和轉型期的關鍵之年。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這種改革具體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醫藥行業而言,在醫保控費趨緊的背景下,終端市場增長也將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醫藥產業創新”和“大力發展醫療服務”將是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信息來源:新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