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以人為本,中醫藥是治癌瑰寶
日期:2016/2/22
專訪嘉賓
劉魯明,上海市名中醫,醫學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整合醫學腫瘤中心/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室主任。中國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老年學會腫瘤康復分會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上海市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癌癥雜志》常務編委等。擅長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治療,尤其是對肝、膽、胰腺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治療。
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不斷攀升。從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5年年報看,我國每年新增癌癥病例約337萬例,發病率達2.6‰。世界范圍內,全球70億人口中每年約有700萬人新患癌癥,每年約有500萬人死于癌癥,幾乎每6秒就有一名癌癥患者死亡。無論在中國還是全球,癌癥都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
然而,西醫“放療+化療”不能解決腫瘤患者的所有問題,中藥在抗腫瘤治療中越來越得以廣泛應用。在治療理念上,中藥強調“以人為本”,從根本出發,抓住腫瘤患者的病因、病理、病機、病癥,局部攻邪、整體扶正的治療方向,調整機體內環境,從而抑制癌細胞生長、延長生存期、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劉魯明教授分享了他關于中西醫綜合治療腫瘤的策略。
記者:隨著惡性腫瘤的日益高發,腫瘤已在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癌癥也越來越被大眾關注及重視。癌癥的臨床治療成為目前醫學領域探討研究的熱點,在這方面中西醫結合有哪些益處?
劉魯明:現在大家都談癌色變,其實癌癥并非想象中那般恐怖,癌癥患者也并非只能束手就擒,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戰略戰術,迂回地與其做斗爭。雖然目前腫瘤的發病率在遞增,但倘若換一個角度看,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腫瘤已經由“不治之癥”悄然演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與慢性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因此,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及其家屬,首先應該正確對待腫瘤、選擇合適的醫療手段并樹立良好的治療態度,才能與腫瘤打一場漂亮的生命保衛戰。
相比單一的治療方法,中西醫綜合治療腫瘤有其獨到的優勢。比如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晚期胰腺癌患者中西醫綜合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中藥或西醫手段。隨訪分析發現,化療加中藥組患者腫瘤縮小(P=0.049)以及主癥好轉情況(P=0.002)均明顯優于單純化療組。少數病人在服用中藥一年以后,腫瘤有了明顯縮小,個別患者CT檢查甚至剖腹探查證實胰腺腫塊基本消失。
記者:目前腫瘤的局部治療仍以手術、放射、介入栓塞、化療為主,如果將這些方法結合中醫中藥,根據中醫整體調整的思路再結合局部治療,是否將很大程度上提高腫瘤患者術后生存率?
劉魯明:中西醫結合對治療腫瘤有顯著的增效及減毒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腫瘤細胞的增長,讓“帶瘤生存”不再只是夢想。中西醫結合除了對治療腫瘤有顯著的增效及減毒作用以外,也同樣有助于提高腫瘤患者的術后生存率。
再以胰腺癌為例,由于胰腺癌很難早期診斷并早期手術,加之疾病進展迅速,療效極差;非手術療法如放射療法、化學抗癌藥物療法對胰腺癌細胞也不敏感;免疫療法、內分泌療法療效并不肯定;故現代醫學并無治療胰腺癌的有效手段,80%胰腺癌患者術后1年內死亡,總體術后5年生存率僅10%左右。對于胰腺癌肝轉移患者,1年生存率僅為4.8%。而在西醫治療基礎上配合中藥、針灸等手段治療的患者,這一數據已經提升至18%左右,而3年和5年的生存率更是實現了零的突破,分別達到9.8%和7%。再一次體現了中西醫結合策略在腫瘤治療領域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另外舉一個肝癌的例子。由于放射治療往往難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先施以中藥,對肝癌患者進行整體調整后再行放療,肝癌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就會顯著提高。統計數字顯示,在對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只進行中藥健脾治療的患者1年生存率可達40%以上,而單純應用全身化療的患者1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踐和積累后發現,如果整體調節結合局部治療,療效將進一步提高:患者肝癌病灶小于10cm時,5年生存率高達10%以上,并有10年以上的生存者。因此,這種運用中西醫辨病與辨證的原理,整體調整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癌,能使更多患者實現“帶瘤生存”的目標。
在患者眼里,劉魯明教授就是他們的“抗癌軍師”。作為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腫瘤學專家,他給患者的感覺和治療體驗從來不是冷冰冰的檢測指標以及脆弱的生命倒計時。比如,他會在細致的檢查和診斷后,告訴一位患者,“你要有思想準備,吃5年的中藥!”患者詫異:“我能活5年嗎?”劉魯明教授便微笑了:“你的情況比較好,瘤子不大,手術很好,你的術后恢復也很好。你老老實實地吃5年中藥,在我這里12年的都有,5年8年多了。”
又比如,他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告訴患者他的治療思路,“你現在在做化療,那我的中藥就要配合化療。我現在的治療,抗癌不是第一位的,而是先把人頂住,給你扶正為主,讓你順利度過化療,然后等化療結束之后再來。”
他會和病人溝通很多,會讓他們“不要急,慢慢來”。他帶給患者的,除了內心的溫暖,更是向癌癥宣戰的信心和勇氣。
實際上,劉魯明教授的治療理念被很多專家認同,醫學界對腫瘤的定位從“絕癥”演變為“慢性疾病”,增強了中醫藥預防和帶瘤生存的作用優勢。中醫的整體調節作用是維護機體內環境平衡的重要手段,中藥則是傳統醫學用來防治疾病的有力武器。實際上,在國內,癌癥治療由早期的單一治療逐步發展為“以人為本”的綜合治療,傳統醫學的融入,為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新時代的到來烙上了中國印。
從總體上看,用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化療的效果;中藥優勢在于緩解癥狀的效果明顯,對腫瘤放、化療當中的繼發醫源性損害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能夠針對病原治療;現代中藥理念從整體出發,實施辨證論治,對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作用。腫瘤并非絕癥,腫瘤是可以防治的,特別是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各種新技術、新手段和新理念的貫徹應用,腫瘤康復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中醫藥在腫瘤防治中的作用還有很重要的方面是改善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和其他功能。癌癥本身以及手術、放化療均會導致機體的免疫功能越來越低下,中醫藥良好的益氣扶正等作用是改善患者自身抗癌抗病抵抗能力的重要保障。現代研究已證實中藥可增加T細胞、NK細胞、LAK細胞、巨噬細胞等腫瘤殺傷細胞的數量或增強其功能,增強抗腫瘤相關的細胞因子IL-2、INF、TNF等活性,從而改善免疫功能。
這正如劉魯明教授常說的,“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醫的審因論治、審機論治、辨病與辨證論治相結合、對癥論治、攻扶兼顧,對治療腫瘤有著西醫無法替代的作用。”
信息來源:醫藥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