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式啟動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
日期:2016/2/22
【CCTV新聞:我國啟動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后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于養生學,“中醫”屬于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弘揚傳統中醫,傳承中醫文化!
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不少人經常出現反復感冒、上火、便秘、頭痛等癥狀,但到醫院卻查不出病因,這就是“未病”,也是亞健康的表現。
慢性病大量增加、健康成本不斷提高、早衰、亞健康、過勞死頻發,等等生命健康的漩渦。于是,兩千多年前老祖宗提出的“未病先治”、預防為主的思想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未病先治”被賦予了新時代的內涵。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首屆“治未病”高峰論壇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已啟動。
古聞: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怎么這樣說?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善治未病之病,于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也就是我們家人推崇備至;中兄善治欲病之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僅善治已病之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藥教藥,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黃帝內經》成書于戰國時期,扁鵲本來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但上述史載的扁鵲實為約生于公元前407年左右(戰國時代)的齊國名醫,本名秦越人,被后人稱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上醫”和“中醫”的思想,在2500年前左右都已產生。
當代名醫陸廣莘先生云:“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后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于養生學,“中醫”屬于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弘揚傳統中醫,傳承中醫文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對養生、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們更關注生活的質量、生命的質量和擁有健康的體魂,而中醫傳統中醫學在這方面就有很大的優勢和特色。現在啟動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中醫的這個優勢和特色,為人們的健康作出貢獻。
中醫治未病試點開設,以健康文化為基礎,健康管理為核心,健康保險為保證的三位一體的金模式,為探索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打下了基礎,在這基礎上繼續運用多種方式運作,努力構建具有中醫特色的醫療預防與保健養生的體系。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目前對人的健康和壽命來說,生活方式和行為起到的作用占60%,居于主導地位,醫療因素僅占8%,只要有效改善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80%的心臟病和糖尿病,70%的中風,50%的癌癥也可以避免的。
信息來源:健康與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