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到國家戰略后,中醫藥發展三大變化可期
日期:2016/2/24
最近頻頻被點名的中醫藥,簡直像被打開了魔法之門!僅2月以來,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就連續發聲支持,2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下稱:《戰略規劃》)。
這份令業內沸騰的《戰略規劃》是繼2009年4月出臺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若干意見后,國務院又一次就中醫藥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在國家戰略層面的推進下,我國中醫藥事業三大方面的變化或可期:
| 產業地位提升:占醫藥工業產值30%以上
2015年12月底,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我國中藥產業年規模已達4100億元以上,占國內醫藥市場的3成,中藥出口已達23.32億美元,全國中藥生產企業已近1500家。
隨著國內醫藥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中藥工業的發展,應該說還有很大的空間。《戰略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30%以上,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
不過,整體創新能力差、龍頭企業規模小、中藥材工藝不夠規范、中醫藥科研投入不足、產業未形成規模化等一直是中藥產業中的“痼疾”。要想把產業做大做強,必然要解決這些問題。
《戰略規劃》提出推進中藥工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加速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準化、現代化,逐步形成大型中藥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
同時,實施中醫藥海外發展工程,探索建設一批中醫藥海外中心,并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總體部署支持中醫藥機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擴大中醫藥對外投資和貿易。
| 中藥材資源保護將落到實處:后GAP認證時代指標更具象化
2月16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披露,依據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取消13項國務院部門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規定取消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認證。
曾被視為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與生產的利器的GAP認證被取消,曾令業內震驚,擔心中藥材的無序化,質量監管缺失。但也有專家認為,取消GAP認證后,將由中藥生產企業(包括飲片、中成藥生產企業)對產品生產全過程的質量保證負責,確保供應臨床、醫藥市場的所有藥品質量信息可溯源,或能引導企業往更規范化方向發展。
早在2015年4月,國務院轉發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到,到2020年實現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基本完善,中藥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質量持續提高等目標。
具體指標為:
中藥材資源監測站點和技術信息服務網絡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藥材產區;
100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野生中藥材實現種植養殖;
種植養殖中藥材產量年均增長10%;
中藥生產企業使用產地確定的中藥材原料比例達到50%,百強中藥生產企業主要中藥材原料基地化率達到60%;
流通環節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達到70%;
100種中藥材質量標準顯著提高;全國中藥材質量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
《戰略規劃》也指出,要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利用。另一方面,在2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將加大對中醫藥投入和政策扶持,并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增加中成藥品種數量,更好發揮“保基本”作用。
| 文化、人才傳承力度提升:中醫服務普及目標下必須以人為本
截至 2014 年底,我國有中醫類醫院(含中醫、中西醫結合、民族醫醫院)3732 所,中醫類醫院床位75.5 萬張,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 39.8 萬人,中醫類醫院總診療人次 5.31 億。
但是,我國中醫藥資源總量仍然不足,中醫藥服務領域出現萎縮現象,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薄弱,發展規模和水平還不能滿足人民健康需求。
為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服務,《戰略規劃》提出,在每個地市級區域和縣級區域,原則上設置1個市辦中醫類醫院和1個縣辦中醫類醫院。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需達到0.55張,每千常住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助理)醫師數需達到0.4人。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
且進一步放寬社會辦醫的準入條件,減少行政審批,加快社會辦中醫類機構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類專科醫院,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不受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區域衛生規劃布局限制。
如何實現上述“人人享有中醫服務”的目標?關鍵還在于中醫藥的繼承,人才培養的問題。
2月3日,習近平視察江中集團江中藥谷制造基地時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承好。
《戰略規劃》中也提到推進中醫藥繼承,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和技術挖掘,強化中醫師承教育。同時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將推動中醫藥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
信息來源:醫藥新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