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定價話語權爭奪戰打響,三部委各說各話,能讀出什么?
日期:2016/3/16
自從藥品價格改革之后,藥品定價亟待建立新秩序,部委之間隔空喊話,思路、觀點精彩紛呈,一場新的話語權爭奪戰暗流洶涌。
3月14日,發改委關于允許“公立醫院單獨或組團采購,建立醫院與生產企業直接交易的互聯網平臺”的言論,刷爆朋友圈。前幾天衛計委主任李斌關于正在進行5個藥品價格談判,且降幅能達到的50%以上的新聞,反應同樣熱烈。
有業內資深人士評論到:發改委在說招標的事兒,衛計委在說醫保的事兒,人社部在說公立醫院改革的事兒,各部委之間各有各的語境,有意思!
臉譜君為您獻上三篇內涵文,個中意味,值得細細品讀。讀到什么味兒,記得留言!
3月1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趙辰昕指出,藥品定價放開之后,從市場監測和社會反映的情況看,總體情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少數藥品價格不合理的問題,有的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價格虛低和虛高并存。價格虛低影響了藥品正常生產供應,藥價虛高會加重患者負擔。解決這個問題,既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市場監管,更要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相關體制改革,從源頭上抓好工作,多措并舉,整體推進。
一要破除以藥補醫,建立醫療機構成本自我約束機制。從機制上將藥品由醫療機構盈利的手段轉化為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成本,引導醫療機構主動規范診療行為,從依靠銷售藥品轉為依靠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加收入。同時,充分拓寬患者自主選擇藥品的權利,消除大處方、高價格獲利的基礎。
二是發揮醫保控費作用,引導市場價格合理形成。加快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實行按病種、按人頭、按服務單元、按疾病診斷相關組付費等復合型支付方式,加快實施醫保支付標準政策,建立醫療機構合理用藥、合理診療的內在激勵機制,減輕患者費用負擔。
三是改革招標采購機制,調動醫療機構主動降低價格的積極性。要允許公立醫院單獨或組團采購,建立醫院與生產企業直接交易的互聯網平臺,并按照招采合一、量價掛鉤等原則開展采購工作,簽訂采購合同并嚴格執行。要采取定點生產、掛網采購等方式,保障常用廉價藥品和臨床急需藥品的生產供應。
四是加強藥品生產經營監管,整頓生產流通秩序。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提高監管能力,強化藥品全過程質量管理。加快推進落實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提高仿制藥整體質量水平,提高流通企業集約化程度,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五是強化價格行為監管,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價格監管機制,健全價格監測體系,防止市場價格異常波動,對競爭不充分的品種,必要時開展成本價格專項調查和反壟斷執法,對價格欺詐、價格串通等價格違法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3月8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關于如何滿足群眾用藥,特別是要解決一些專利藥價格很貴,群眾用不起的問題,衛計委正在采取措施。
李斌透露,一些代表和委員的建議提案,要開展國家談判。現在談判試點衛計委已經進行了,選了幾個品種,大體是五個左右的品種,包括涉及到癌癥治療的,涉及到一些其他方面的重大疾病治療的藥,價格是比較貴的專利藥、進口藥,通過談判以后,談判的效果應該說相對比較理想,降幅很大,大體上能降到50%以上。
李斌稱,現在正在進行最后銜接,藥和醫保也要搞好銜接,銜接最后確定以后,將向社會公布,這會大大減輕群眾在這方面用藥的負擔。
同時,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馬曉偉補充到,衛計委高度關注專利藥的進口問題和價格問題,這方面有可能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一旦藥品談判成功,將考慮納入相關的藥品報銷目錄,使這個藥的價格能夠有比較大幅度的下降。
?3月11日,衛計委主管的《健康報》旗下微信公眾號“藥點”,刊發文章《藥價談判談出全球最低,結果仍待醫保政策銜接》。文章指出,醫保環節的分歧,很可能對談判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
?本段節選自人社部主管、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主辦的《中國醫療保險》2016年第3期
醫改要真正取得突破,必須解決幾個認識上的問題。
一是公益性問題。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方向不能變,但公益性是否覆蓋所有醫療服務領域?實現公益性的路徑是否必然排斥市場化和市場機制作用?實現公益性是否必然要求醫療機構及從業人員實行準行政化管理?如事業編制、事業單位管理、事業單位薪酬。
二是驅利性問題。利益機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作用和動力機制,驅利性為原罪嗎?涉及上萬家服務機構、上百萬從業人員、上萬億收入的醫療服務領域,能否排斥利益機制作用?對這么一個龐大且充滿行業話語權的行業,政府或任何一個機構或規則,能否在利益博弈之外平衡其利益訴求?如果排斥利益機制的作用,又如何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如果強調醫務人員薪酬與收入脫鉤,又如何評價其貢獻?如果沒有利益的博弈,又如何發揮醫保付費機制的作用?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醫保付費的作用機制。
三是醫保支付方式的作用機制問題。醫保付費的作用僅僅是醫院補償作用嗎?醫保付費機制不運用利益機制能發揮控費作用嗎?進一步分析,既然作為一個博弈機制,醫保付費能在其醫療服務管理的內部而非利益關聯人之間進行自我平衡或專業性配置嗎?說到底,如果抽取掉醫療服務領域的利益機制和市場機制,醫保付費只能是一種結算工作或方式,決成不了一種機制,更承擔不了資源配置和利益調節的機制性功能。而否定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的結果是,我們少給醫生一元錢,醫生要從藥品和檢查中多開出5元錢的單子。醫保支付方式作用實質是利益調節作用,通過利益調節進而起到資源配置和成本優化作用。但在否定醫療服務驅利性前提下,將醫療機構和醫療人員的收入形成機制與醫保支付機制作用割裂,醫保支付就失去作用支點和傳導動力。由此推及,“三醫聯動”。如果醫改改不到點上,改不上路子,三醫聯則亂;反之,不聯則不動。
我們不能迷信市場機制,但一個本應充滿活力、本需不斷創新的醫療服務體系如果背離市場機制的客觀規律,必然缺乏競爭和創新活力;我們不能膜拜利益機制,但如果醫務人員沒有合理的利益機制激勵,醫藥服務就失去了創新的主體和動力。這個問題不解決,若干年后13億中國人會吃誰的藥、支付誰的服務呢?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
所以在醫改突破戰中花這么大的篇幅談認識問題,而沒有給出改革的具體思路,是因為我們現在醫改的思路、方案、政策、措施已經太多、太大、太全、太頻了。而改革所以到了深水區或仍在深水區撲騰,是需要在改革的源頭上對一些帶有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進行實事求是的研究。這也是我講醫改突破戰的用意所在。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