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秘籍:同種克拉霉素軟膠囊差價22倍
日期:2015/4/26
一顆中標的克拉霉素軟膠囊,何以能比普通克拉霉素膠囊定價高出22倍?
日前剛剛參與了廣東省藥品招標的陳生(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抱怨,一款名為克拉霉素的常用藥,只是改變了劑型,由普通膠囊改成軟膠囊,就成為獨家品種,但價格卻能翻數十倍。
軟膠囊何以貴22倍?
據本報記者了解,克拉霉素主要用于細菌感染,比如扁桃體發炎等病癥,是一種常用藥。本報記者查閱了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官方網站公布數據,第一輪基藥招標的“克拉霉素”目錄里,石藥集團0.125g片劑為0.39元;浙江京都0.25g片劑為0.4936元;辰欣藥業0.125g膠囊為0.3132元;石藥集團0.25g膠囊0.505元。而在非基藥中標名單中:上海雅培0.25g片劑(即“克拉仙”)為7.318元;西安大恒0.125g軟膠囊為7.246元。其中,上海雅培生產的“克拉仙”為擁有專利技術的原研藥,而本次中標的軟膠囊是一款獨家劑型藥,去年才推出市場,生產的廠家為西安大恒。
陳生表示,膠囊的最低中標價格為0.3132元/0.125g,片劑同一劑量的克拉霉素的最高中標價格也只是0.39元,但同一個品種的軟膠囊價格則為7.246元/0.125g,比普通膠囊高出22倍。而這款由西安大恒生產的軟膠囊,相同劑量甚至比上海雅培生產的原研藥“克拉仙”中標價(片劑7.318元/0.25g)還貴出一倍左右。“軟膠囊生產成本并不高,而且只是普通工藝水平,為什么它的中標價比膠囊貴出這么多?”陳生表示難以理解。
記者以咨詢的名義致電西安大恒,該公司銷售部人員向記者解釋,“價格高是因為軟膠囊里面添加了進口油酸,使克拉霉素能均勻地包裹在其中。研發、原料的成本高,因此跟發改委申請了議價。”
按照國家發改委2011年印發的《藥品差比價規則》規定,軟膠囊的價格不得高于普通膠囊的1.2倍,但由于西安大恒生產的屬于獨家劑型,所以并不適用上述規定。
對于西安大恒的解釋,陳生并不認同,他向記者算了一筆賬,“油酸就是普通的大豆油,最多100元/公斤,克拉霉素原料最多1500元/公斤,因此原料成本是相當低的。”他認為,從技術上看,克拉霉素并不適合做軟膠囊。廠家推出獨家劑型,就是為了在招標過程中成為獨家品種,沒有競品與之競價,從而獲得較高的定價。記者查詢的公開資料顯示,西安大恒生產的克拉霉素軟膠囊為5類新藥,即只改變了劑型,但用藥用途、服用次數均沒有改變。
卓創資訊醫藥行業分析師趙鎮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抗生素藥品市場實際上已經比較成熟,目前的劑型已經可以滿足患者需求,在沒有跨越式進步的情況下,花費功夫研發獨家劑型,實際上有些多余。”
對于以上說法,本報記者多次致電西安大恒有關負責人并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該公司并沒有對問題給予回應。而對于西安大恒為何高價格能中標,當中是否有進行議價評估,本報記者一個星期前向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去采訪提綱,但在截稿前也沒有得到回應。
高價藥排擠“便宜藥”?
陳生向本報記者表示,在“一品兩規”以及醫院在購入價加價15%作為零售價的這兩重規定下,就可能會導致醫生傾向于開貴藥,便宜膠囊沒有醫院買。這無形中給患者增加了治療費用。
一家三甲醫院藥房負責人表示,大醫院有藥事委員會,中標的同種藥品很多,在“一品兩規”下,醫院進哪一種是藥事委員會來定。但是患者實際用哪種則基本由醫生處方決定。這位人士也認為,而有醫藥代表負責推廣的藥品,銷售肯定會好過沒有醫藥代表的同類產品。結果可能會導致,高價藥可能開得更多,因為高價藥利潤空間大,銷售費用也更多。
廣州某醫院一位從業多年的醫生向本報記者坦言,醫生處方考慮的因素很多,撇開價格回扣的問題,不少醫生仍然會偏向開高價藥,因為雖然是同一品種同一劑型,但臨床使用的效果往往會有差別,在醫生層面看,用藥安全及有效是首先會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價格。他表示,一方面,價格高的藥通常是原研藥、獨家藥,這些品種常年使用,比較有保障,醫生用藥比較放心,另一方面,以一些抗生素為例,舊的抗生素雖然仿制多,價格便宜,但副作用比較大,新一代的抗生素則會較貴。
劑型“獨家”一窩蜂
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267.9元,二級公立醫院次均門診費用為176.3元,而在5年前,2010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220.2元和139.3元,同比分別上漲了21.66%和26.56%。
但是另一方面,本報今年以來采訪中多次接觸到醫改藥品招標的話題,很多醫藥中標企業又反映藥品招標過程中,砍價“太過血腥”,企業無利可圖,中標價甚至低于生產成本。
一位醫藥生產企業負責人與本報記者談及藥價問題時認為,目前的新藥研發能力過低,國內藥廠跟風仿制,低水平競爭,雖然一些藥物的價格已經降到很低,但看病貴問題仍未解決,原因在于藥品招標降的多是仿制藥,獨家藥、新特藥物依然很高。多名接受采訪的行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一邊是政府組織的招標降藥價擠水分,一邊卻是各種獨家藥、進口藥等缺乏競爭的品種價格一直虛高。趙鎮表示,藥品招標競爭激烈,獨家劑型、獨家藥、專利藥面對的是一個藍海市場,競爭小,也就意味著藥品可以待價而沽。
醫藥行業統計機構醫藥魔方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類似西安大恒這類獨家藥的數量不少。目前國內獨家品種批文有4474個,其中2054個為劑型獨家。“劑型獨家中,既有創新的品種,也有為了獲得‘獨家’而改變劑型的品種。”
一位業內觀察人士向本報記者坦言,從前藥品審批的準入門檻很低,因此不少廠家為了“獨家”而改變劑型,但對臨床并沒有太大作用。但到底誰是真“創新”,誰是為了“獨家”而“創新”,他表示難以統計,“但我估計最多只有三分之一是創新的,這要逐一分析,即使在國家層面,因為本來的基數大,要篩選的工作量也不小。”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國家已經注意到這種情況,并將在年內開啟對包括獨家藥在內的貴族藥談判。但上述業內觀察人士坦言,由于篩選工作量不小,現在招標各個省份多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有的不管是否創新,只要獨家都壓價,有的則統一不降。
信息來源:當代醫藥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