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不只是換了個馬甲
日期:2015/5/11
互聯網語境下,無論是風險投資機構(VC/PE),還是上市公司,醫療藥品企業都在積極尋找互聯網投資標的,謀求業務轉型與升級,而通過與互聯網企業結盟,一級市場估值飆升、二級市場股價連續漲停,在帶來資本盛宴的同時,“泡沫”般的風險也愈發凸顯,業內對此不無擔憂。
謹慎投資局部試錯
事實上,從最早一批試水醫藥電商的醫藥企業,如以嶺藥業、康恩貝、片仔癀、康美藥業,到現在已有近30家醫藥企業通過開展電商業務實現觸網;除此之外,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復星醫藥參股掛號網,三諾生物投資糖護科技發布“糖護士APP”,禮來發布組建全球信息技術創新中心并推出“糖尿病心天地APP”等突破性業務布局,也不斷激蕩出醫藥企業互聯網轉型新旋律。
醫藥行業整體的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決定了從產業鏈上游到下游,企業都在尋找能夠與互聯網結合的機會。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投資拓展總監朱徽認為,對于醫藥企業而言,“互聯網+”不僅僅是醫藥電商,也不僅僅是移動醫療產品,而是借助從線下到線上,包括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拓展自身的業務。“之所以電商成為‘互聯網+’最常見的一種方式,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醫藥電商無論是對于藥店零售、工業企業乃至流通分銷,都是最快幫助企業拓展業務的方法;而在新醫改背景之下,整個醫藥鏈條都需要提高效率,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的需求也十分迫切,這就給移動醫療帶來了發展機會。”
傳統醫藥工業企業的核心客戶無疑是醫生和渠道商,與過去單一的影響醫生和管理渠道,做好利益分配不同,互聯網的滲透開始撬動著傳統醫藥利益鏈條。勃林格殷格翰治療領域策略管理副總裁沈宇認為,對于醫藥企業而言,在品牌定位、營銷策略制定的過程中,那些可以改變患者或者醫生的行為,就可以產生市場機會。
一位資深行業觀察者的表達則更為直接,他認為,醫藥企業以往通過利益激勵來改變客戶行為,企業若要自己推廣互聯網業務或產品,就必須讓客戶主動去使用,但醫藥企業互聯網部門沒有推廣費用,且互聯網業務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難以盈利。“這意味著,也許需要從原有醫藥產品業務中切出一部分利益,不僅沒有對藥企本身的業務造成顛覆,反而打破了原有的利益鏈條,還要消耗企業利潤。因此,現在大部分醫藥企業‘互聯網+’都是通過投資和并購進行布局,幾乎鮮有自建團隊,因為萬一搞不好,利益鏈條被打亂,很可能損失的就是一家醫院、幾個大經銷商,甚至是一個區域的市場。”
對于目前醫藥行業“互聯網+”的投資并購趨勢,朱徽的看法也頗為相似,他表示,醫藥企業傳統的并購主要圍繞醫療類相關的財務性投資,包括傳統的零售和分銷,而與互聯網結合的前提必須是能夠真正提高企業的效率。“有些企業在整合互聯網的時候只是借用概念,并沒有真正給業務增效,‘互聯網+’與‘+互聯網’區別很大,有些所謂的互聯網工業4.0其實與醫藥‘互聯網+’并沒有直接關聯,整合價值有待商榷。”
避免傳統并購思維
2014年被稱為“醫藥互聯網融合大年”,除了互聯網巨頭不斷延伸醫藥業務,政策暖風頻吹也進一步加速了產業整合。隨著《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繼發布,政策利好刺激下,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投資并購十分活躍,太安堂收購康愛多,湯臣倍健收購深圳倍泰等醫藥健康企業紛紛通過并購試水“互聯網+”;非醫藥行業企業也紛紛加入醫療大健康產業,如邦訊技術收購靈拓科技,朗瑪信息收購啟生信息(39健康網)等。
嘉御基金董事長衛哲認為,“‘互聯網+’概念的火爆催生了傳統行業與互聯網并購提速,然而,很多企業還在用傳統并購思維聯姻互聯網公司,如讓互聯網公司三年對賭保證利潤,這樣做基本上把互聯網公司毀掉了。”
“三年對賭保證利潤”在傳統醫藥工業企業之間的并購案例中頗為多見,但互聯網新時期的市場發展特點決定了創新企業還處在應把利潤大幅度投資再擴張,占住市場份額搶奪用戶入口的關鍵環節上,如果互聯網公司真的有遠期發展前景,戴上三年保證利潤“鐐銬”,犧牲的是互聯網企業自己的市場發展機遇,無疑是短期牟利行為。記者查閱部分企業并購協議后發現,承諾利潤的互聯網企業并購不在少數。據邦訊技術與凌拓科技簽訂的《利潤承諾補償協議》,凌拓科技承諾2014、2015、2016年整體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500萬元、4000萬元和5500萬元。
對于傳統企業圍繞“互聯網+”概念進行并購,衛哲的態度十分鮮明,他認為,傳統企業需要分清標的企業是否是朝陽行業中的夕陽企業,有些朝陽行業中的夕陽企業會愿意委身于上市公司盡快變現,如很多PC、手游的互聯網游戲公司,或垂直互聯網門戶廣告公司。“盡管這些夕陽企業可能已經在走下坡路,但近兩三年利潤可以保證,還有很多剩余價值可以挖掘;可是,當把利潤交給上市公司反而失去了互聯網公司搶占下一個市場風口的機會,傳統企業指望通過這樣的互聯網并購實現轉型很難看到希望。”
警惕“屁股決定腦袋”
在各方大干快上的合力推動下,某些還處于說故事階段或者并購并未完成的“互聯網+”公司,市值竟然超過真正的互聯網公司,或遠遠超越對標中概股市值。一些資本市場傳統行業公司甚至開始刻意追求“+互聯網”做高市值和炒作概念。“2000年時互聯網概念火爆,很多公司為了傍上互聯網概念都在轉型重組,最后泡沫破滅損失極大;如今一些上市公司資本市場估值很高,想要維持高估值努力通過資本并購去買一些利潤是比較傳統的做法,從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并購來講,單純的數字疊加無論是對于并購公司還是被并購公司都不可能實現顛覆式變革,機械的‘+互聯網’并沒有從根本上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投中集團及投中資本創始人陳頡如是說。
《證券法》的修訂已經讓資本市場聽到了“注冊制”落地的腳步聲。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伙人計越坦言,隨著注冊制、新三板的不斷完善,以用戶為中心且具有優秀產品和服務能力的互聯網公司一定會謀求獨立上市,而不會委身資本市場已上市公司,上市企業通過整體并購互聯網公司窗口期不超過6個月,對于現在的一些“互聯網+”要保持理性。“國內資本市場40~50倍PE的上市公司,買一個10~20倍PE的互聯網公司,幾個漲停板就把付出的并購錢補回來了。國內很多傳統行業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一年的利潤可能還不足10%,辛苦做一年不如一天漲停板,而收購一家互聯網公司就幾個漲停板,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結果,急功近利的話當然會選擇這樣做。”
僅僅為了短期炒作而進行的互聯網醫藥整合,促使“互聯網+”概念下的產業投資泡沫日趨膨脹。資深醫藥作家劉謙認為,上市公司探索移動互聯網醫療值得鼓勵,符合技術和服務創新的大方向,醫療系統關系國計民生,又有眾多利益集團參與,互聯網醫療總體不僅不能賺快錢,反而需要長期培育才能有收獲。“如果是出于市值管理推高股價而進行的‘互聯網+’并購,將會給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帶來雙向傷害。”
發展軌跡回歸
可喜的是,一些具備長遠規劃的醫藥企業已經開始嘗試通過多元化的創新投資形式,探索產業互補,力圖通過產業投資達到1+1>2的效果。上海醫藥投資設立上海醫藥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從電子處方、數據平臺到藥品銷售的線上線下O2O閉環;仁和藥業投資成立的叮當快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打造“FSC藥企聯盟”,聯合傳統醫藥企業,整合行業資源,探索醫藥產品工業直達。有理由相信,傳統醫藥企業“互聯網+”的路徑必將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回歸其應有的發展軌跡。
信息來源:醫藥經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