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暴跌,血栓通、云南白藥、復方丹參滴丸等廠家受益
日期:2015/5/23
來源/一財網
陸琨倩
雖然被喚作“金不換”,但三七在兩年之內,已經從“金子”跌成了“沙子”。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至今,三七的價格已經比2013年跌去了七到九成不等。中國中藥協會中藥材信息中心主任賈海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這次三七暴跌中,農民在信息中還是處于弱勢,地方、大企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要將產地規模化產業化,卻沒考慮到需求問題,他坦言,“是有失誤的(指‘三七生產規劃’),不過未來隨著加強產地信息透明化,像三七這種極端的例子出現的可能性不大了。”
但在藥企層面,這輪暴跌“變相”讓不少藥企得益,包括中恒集團、眾生藥業、昆藥集團都有主打品種受益。
三七,又名田七、南國神草、“金不換”,是一種生長三至七年時藥效最佳的一種中草藥。近年來,作為特殊的農產品之一,三七的價格經歷著“過山車”般的變化,從最高峰的900多元/公斤,直線下滑到100多元/公斤,三七只用了2年時間。
根據中藥材天地網的監測,進入5月份,三七非標準120頭(“頭”代表三七的不同規格,數字越小,個頭越大,價格越高)每公斤價格在100~110元,標準頭價格在115~120元,20頭標準頭價格在380~400元不等,這樣的價格已經比2013年跌去了七到九成不等。
但這場下跌還沒停止。因為目前三七的產量仍遠遠多于需求。到2014年底,云南三七產量達到了2.3萬噸的歷史最高點,遠遠超出1.2萬噸的年需求量,2015年三七產量預計超過4.5萬噸。卓創分析師張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認為,此輪跌勢仍會持續。原因包括了產量過剩、市場飽和、外圍資金撤出和藥廠效益欠佳,吃貨能力不足。
在這場暴跌中,“農民是最慘的,三七要種三年,他們現在種好了,連勞動成本都虧進去了。”一家長期從事中草藥采購的上市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很無奈,“我們對每款要做的藥材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報告,三七早就過了需求量上限,我們已經多次向云南農戶預警風險,但賺錢的時候,都沒有人會聽的。”云南文山三七產業協會會長曾立品也表示,“現在行情不好了,有人就以次充好,通過炒紅土、打蠟等造假方法來降低成本。”除了農戶,藥材商也虧損嚴重,有廣州本地的藥商向記者坦言,今年已經虧了上百萬元,“跌成了渣。”
賈海彬認為,未來要再出現三七這種極端例子,首先要加強信息引導,對未來生產情況的預估;另外,監督惡意的人為炒作,引導資本使用金融手段來替代在原材料市場中的炒作行為;最后,要引導生產企業定產定銷,保護農民的利益。上述負責人也建議,像三七這種過山車式價格走向本來是可以預測并預防的,但國家要完善機制。
三七價格下跌后,不少中成藥上市公司因此受益,因為三七是治療心血管病的基本原材料,目前國內包括血塞通膠囊、注射用血栓通、三七通舒膠囊、復方丹參片、云南白藥、復方丹參滴丸等藥品都要用到它。因此,降價直接讓公司受益。
比如中恒集團的“主打”血栓通,其去年的銷售額能達到28.8億元,長江證券估算,2013年,三七采購平均成本為650元/公斤,預計2014年投料的三七平均降幅在250元/公斤,那么按照2014年750噸的使用量計算,則三七成本下降的幅度為1.875億元,貢獻的稅后凈利潤為1.58億元。2014年該公司扣非后的凈利潤為8.59億元,同比增長37.37%。
除了中恒集團外,眾生藥業的復方血栓通膠囊也受益,年報顯示,眾生藥業中成藥的銷售毛利率從65.36%上升到73.39%。此外,昆藥集團也是受益者,長江證券劉舒暢估計,按照2014年約400噸的使用量計算,三七成本下降的幅度約8000萬元,貢獻的稅后凈利潤約6648萬元(假設稅率保持在16.9%),增厚2014年凈利潤約21%。云南白藥也坦言,“目前三七價格大幅下降且市場預計短期內三七價格仍將處于低位徘徊,有利于三七原材料收購。”
雖然沒有具體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最終得益情況,但通過數據或能窺探一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文山全州三七產業實現總產值117.3億元,銷售收入170.6億元,去年因原料價格暴跌,總產值銳減為61.2億元,銷售收入也大跌至85.2億元,當年的種植面積分別是24萬畝和30萬畝,在產量上升的情況下,光一年,當地就少賺了一半,超過85億元,這些流入市場的三七,部分流入了上市公司手中。
三七價格的暴跌讓產業鏈坐上了“過山車”,未來,誰會是下一個“三七”?
“現在花旗參、紅參的價格漲得厲害,有步三七后塵的趨向。”在藥材市場從業多年的陳小姐(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兩三年前,西洋參300多元/公斤,現在已經漲到800多元/公斤,紅參價格走得更恐怖,一公斤的價格從200元漲到了800~900元,成倍地往上升,“這種趨勢就跟幾年前三七的走勢是一樣的。官方的說法是產地失收,但以我們的經驗,一般藥材即使失收也不會出現成倍上漲的,所以業內也盛傳可能有大資本在囤貨。”此外,之前同樣被熱炒的瑪卡似乎也面臨價格大幅下滑的問題。
賈海彬認為,雖然花旗參等屬于參類,生產周期長,而且今年行情不好可以不采挖,不會像是三七這樣走極端,但他認為也有必要預警,加快產銷對接的建設,預防再次出現價格亂象。
信息來源:醫藥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