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循證醫學?
日期:2015/5/29
問:什么是循證醫學?
答: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縮寫為EBM),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又稱實證醫學,港臺地區也譯為證據醫學。
其核心思想是醫療決策(即病人的處理,治療指南和醫療政策的制定等)應在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依據基礎上作出,同時也重視結合個人的臨床經驗。
循證醫學創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樣實踐和講授循證醫學"中,再次定義循證醫學為——"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當前所能獲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據,同時結合醫生的個人專業技能和多年臨床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愿望,將三者完美地結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療措施"。
問: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重要區別?
答:傳統醫學以個人經驗為主,醫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高年資醫師的指導,教科書和醫學期刊上零散的研究報告為依據來處理病人。
其結果是:一些真正有效的療法因不為公眾所了解而長期未被臨床采用;一些實踐無效甚至有害的療法因從理論上推斷可能有效而長期廣泛使用。
循證醫學實踐既重視個人臨床經驗又強調采用現有的、最好的研究證據,兩者缺一不可。而這種研究的依據主要強調臨床研究證據。摘自2000年4月 循證醫學培訓班 王家良教授講
問:循證醫學要達到怎樣的目的呢?
答:循證醫學的目的是解決臨床問題,包括一下幾點:
1、發病與危險因素→認識與預防疾病;
2、疾病的早期診斷→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3、疾病的正確合理治療→應用有療效的措施;
4、疾病預后的判斷→改善預后,提高生存質量;
5、合理用藥和促進衛生管理及決策科學化。
循證醫學的核心
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在醫療決策中將臨床證據、個人經驗與患者的實際狀況和意愿三者相結合。
臨床證據主要來自大樣本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系統性評價(systematic review)或薈萃分析(meta-analysis)。
循證醫學中證據的質量分級
證據是循證醫學的基石,遵循證據是循證醫學的本質所在。臨床研究者和應用者應盡可能提供和應用當前最可靠的臨床研究證據是循證醫學的關鍵。
循證醫學中的證據:主要指臨床人體研究的證據,包括病因、診斷、預防、治療、康復和預后等方面的研究。
治療研究依據按質量和可靠程度大體可分為以下五級(可靠性依次降低):
一級:按照特定病種的特定療法收集所有質量可靠的隨機對照試驗后所作的系統評價或Meta分析。
二級:單個的樣本量足夠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
三級:設有對照組但未用隨機方法分組的研究。
四級: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其可靠性較上述兩種降低。
五級:專家意見。在沒有這些金標準的情況下,可依此使用其他級別的證據作為參考依據但應明確其可靠性依此降低,當以后出現更高級別的證據時就應盡快使用。
信息來源:醫藥新勢力
浙公網安備 330212020006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