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占比控制,即將取消?!
日期:2018/10/22
藥占比問題良多,明年取消藥占比
近日,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第二屆藥品安全合作聯席會議上公開透露:根據大數據分析,醫院的藥占比從2008年的50%,下降到了2016年的39%,但需要注意的是,藥占比的下降并沒有帶來醫療費用的下降。
(圖片來源:賽柏藍)
隨后,有媒體報道透露,國家層面也正在研究取消控制藥占比這一政策,最快有望明年就會取消。
簡單來說,以藥占比的原理來看,如果一定要降低藥占比,要么減少分子,讓患者少吃藥,要么擴大分母,增加醫療服務,耗材等費用,
那么,藥占比是否起到了作用?
在此次會議現場了解到,醫院的相關監測數據也部分回答了這一問題。
前述負責人舉了個例子:住院病人中,有80%使用中成藥的患者,同樣也使用了中藥注射劑。在使用中藥注射劑的患者中,70%的患者使用了一種中藥注射劑,26%的患者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8%的患者聯合使用了三種中藥注射劑。如果將中藥注射劑和疾病診斷相關聯,一個注射劑的使用可以關聯到180個診斷。
這意味著,藥占比并沒有發揮其作用,反而是讓一些“中國神藥”占據了醫保基金,從而無法達到控費的作用。
與此同時,藥占比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據業內專家表示,由于需要嚴格控制藥品費用,面對癌癥用藥等價格極高的藥物,有的醫院可能不愿配置,其用藥可及性會受到影響。
據《解放日報》報道,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倍泰龍,于2017年7月進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并陸續在個省市落地。但一年過去了,倍泰龍依然在北京各大醫院難覓蹤影,患者仍需自費去藥店購買。
原因在于,這種疾病只需半年做一次核磁檢查,此外就是終身服藥,藥占比接近100%。醫院自然不愿意開。
除此之外,部分醫院為了把藥占比的“分母”做大,就多做檢查——掛號費,檢查費,耗材費上來了,也能減小藥占比。
由此看來,以一刀切的方式控制藥占比,顯然不如進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總額控制,從而調動醫療機構內部主動控制成本的方式來的更合理,并且,隨著超級醫保局逐步發揮作用,未來對醫保的控費方式,更要看超級醫保局的相關動向。
醫保控費,會這么做
如果取消藥占比了,如何控費?
醫保局的相關負責人在藥品安全合作聯席會議上表示,醫保局的職責,主要可以用10個字來概括:保障,價格,招標,支付和監管。其中,醫保局控費的未來動向可見一斑。
該負責人表示,首先,從保障的角度看,要對有重大創新,但價格昂貴,可能對醫保基金帶來影響的藥品進行談判,從而達到有效控費。比如,近期,醫保局成功談判17個抗癌藥品,降幅達到50%以上。
從支付方式來看,宏觀上,要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預算管理,達到“有多少錢,辦多少事”。
中觀上,對定點醫療機構的付費要堅持總額控制。很多醫院的院長說:總額控制,說得好聽,是管理粗放,說的難聽,是管理粗暴。但實際上,“管理粗暴,確實有效”。
總額控制的核心就是要調動醫療機構內部主動控制成本,加強成本核算,合理配置資源,加強醫療服務行為的監管,制定臨床路徑和臨床指南,在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通過結余留用,超支分擔這樣的機制,實現醫療機構內部的盈利。
微觀上,實行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復合式付費方式。
但需要注意的是,醫保的監管面臨的重要問題是“法律法制不健全”,因此,要推動醫療保障特別是基金監督管理的立法。目前,雖然《社會保險法》中有相關法規,但還缺乏實施細則。
據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日,已有上海、安徽、湖南,寧夏在省級層面制定了醫保基金監督管理辦法,而我們還要在國家層面推動立法工作的展開。”
前述負責人表示,對醫療服務行為進行監管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大數據。大數據可以對歷史進行追溯,對現狀進行分析,對未來進行預測,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統的智能監控體系,不僅做到監控醫院,藥店,醫生,還要監控到參保人員,做到醫療保障對醫療服務全流程的監管,如此一來,基金才能夠安全有效。
BY/
來源:賽柏藍
整理:小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