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運營,一線操作,特醫食品臨床推廣最新策略,醫藥人轉型必讀!
日期:2018/10/23
“春風十里,不如營養一滴,改變落后觀念,還營養為一線治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世紀壇醫院胃腸外科并臨床營養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石漢平教授在全國營養大會上呼吁政府和醫學界,“要充分認識營養的重要性,將營養診療納入醫療收費系統及醫保覆蓋范圍,鼓勵行業企業生產更多、更好的營養產品,推動營養治療的全面深入發展”。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指出,我國明確診斷的慢病患者超過 2.6 億人,有71%的住院患者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營養治療,50%以上的社區老人存在營養不良,其中以營養不足、微量營養素異常為主。93%的住院患者未接受過規范的營養教育,90%以上的患者把靈芝、人參、冬蟲夏草等保健食品當作特醫食品,95.6%的患者存在營養知識誤區,認為營養補充與治病無關。
全國40歲及以上人群,主要慢病(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發生率超過40%;成年女性營養不良(特指營養過剩,超重+肥胖)發生率為42%。
營養教育任重道遠,營養治療重任在肩,營養市場無限廣闊!
當下全國各級醫院的營養產品市場現狀如何?如何開展特醫、特膳營養類產品的臨床推廣呢?
按照國家對醫院分級設置標準,目前三級醫院均設置有營養科,二級醫院一般設置了營養門診,各地發展狀況因經濟水平和醫院重視程度而有所不同。較大的醫院營養科設置越完備,有門診和病房,主任為專職。一般醫院的營養門診,主任多由內科醫生兼任。
隨著各級營養學會的壯大和學科建設的發展,隨著營養檢測設備和手段的不斷完善,和營養治療產品的不斷豐富,營養科在臨床治療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營養產品的增長將大大超過藥物的增長。搶占營養產品的銷售渠道和醫療專家資源,就是搶占未來3年內特醫食品在醫院市場的巨大發展空間。
限于產品的身份問題,醫院尚未設置此類產品的醫療收費編碼,所以暫時不能直接進入醫院藥房的收費系統。但可以通過以下渠道開展銷售:
1、首選醫院營養科:可以通過醫院后勤系統或直接以科室對外采購營養類產品(目前尚未有正式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有部分為嬰兒配方類特醫食品、保健食品,一般多為SC批文的特殊營養或特定配方的食品)。
2、一些大的三甲醫院由工會后勤在院內門診或住院部樓下開設有醫療或病員用品生活超市,通過超市銷售。
3、醫院合作或托管的開設在院內的藥店。
4、院外附近的藥店、生活超市,優選藥店和品牌生活超市,盡量放棄規模較小擺放凌亂的超市,否則會降低產品身份。
5、一般放有外企營養食品(如雅培、雀巢、美贊臣等)擺放的店鋪,渠道相對成熟,處方流失率較低。
6、營養食品經營資質相對藥品要簡單,一般只需要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部分商超不需要發票,有些需要普通發票(票面額3-5%繳稅),有些企業需要增值稅發票(差額16%繳稅)。
以上這些只是醫院渠道,一旦醫院市場啟動,會帶動藥店、慢病管理機構、健康會所、美容院、商超等渠道的銷售,市場全面開花,遠超傳統藥品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