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7帶量采購試點最快本月啟動
日期:2018/11/17
9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公布第一批帶量采購清單,涉及33個通過一致性評價同通用名下的產品,據最新消息,11城市參與的“帶量采購”試點仍在有序推進中,有望在本月正式啟動。
備受市場關注的“帶量采購”因為遲遲未能出臺正式文件,以致近日各種傳言四起,認為該政策或將暫停,或難以落地。而據財聯社了解,這次由國家醫保局主導的11城市參與的“帶量采購”試點仍在有序推進中,并且有望在本月正式啟動。
此次帶量采購可以理解為以“國家”為單位進行藥品的集中采購,目的是為了“以量換價”。根據此前傳出的會議文件內容,帶量采購首先將在11個城市進行試點,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慶4個直轄市和7個副省級城市—廣州、深圳、沈陽、大連、西安、成都、廈門。而“以量換價”的意思則是,以試點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用藥總量的60%~70%,交換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以及原研產品的最低報價。
今年7月27日,醫保局曾下發通知,召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遼寧、廣東、福建、四川、陜西等省級藥品招采行政部門于8月3日召開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座談會。
8月3日,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了首次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座談會。并且在同日下午,17家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生產企業受邀參加國家醫保局組織召開的“仿制藥量價采購座談會”。
9月1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再次主持召開會議確定了聯合采購要求及操作方法,同時公布第一批帶量采購清單,涉及33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也就是在這一次會議之后,出于對“帶量采購”所帶來的藥價下跌的擔憂,A股醫藥板塊在隨后兩天連續領跌,市值蒸發千億。
不過,也有投資人認為,目前市場對帶量采購的解讀是過度的。帶量采購符合醫改方向,長期來看,有望淘汰一大批缺乏競爭力的企業,而龍頭藥企的市場份額則加速擴大,有利于市場競爭格局的重塑。
此次“帶量集采”與以往省級集中招標采購最大的不同在于,是由國家層面主導,建立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的基礎上進行的。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陳昊向《財經》記者介紹,以往的帶量采購大多是區域內覆蓋全品種,有可能出現藥品質量不夠好但價低者得的情況。而新的“帶量采購”候選藥品全部通過國家藥監局的一致性評價,聯合11個城市的藥品采購量來向企業購買。
根據網絡流出的會議記錄顯示,此次帶量集采的采購量根據試點地區公立醫療機構年度藥品總用量的60%至70%來進行估算,確保 1 年內完成合同用量。剩余用量的30-40%,各醫療機構仍可采購省級藥品集中采購的其他中標、掛網品種。
對于采購量的擔憂不無道理,陳昊指出,完成采購量受到兩方面的考驗:
第一關在各地醫保部門。雖然承諾醫保基金劃撥專項款用于采購,甚至表態可以預付撥款30%,但是在11個試點城市中,只有上海此前就是由醫保部門做采購,而大部分城市此前的采購由衛生部門完成,現在慢慢轉變,各地醫保基金情況也不均衡,是否都能夠承受并很好地落實是存疑的。
第二關是在醫療機構層面。醫療機構作為信息優勢機構,有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如果其堅持使用此前慣用藥品,也很難認定這就是有問題的,很有可能有醫院并不接受帶量集采中標藥品。
其實為了保證采購量,試點方案也提出了一些行政懲處措施。對于不按規定采購、使用的醫療機構,在醫保總額指標、地方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獎補資金、醫療機構等級評審、醫保定點資格、國家及地方重點專科評定和復核、醫療機構負責人目標責任考核中予以懲戒。
然而這些限制措施最終能否發揮實際效果,還要在一定時間的具體執行過程中觀察。
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帶量采購“此舉不妥”
據彭博社報道,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先生(Jean-Christophe Pointeau)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期間接受了采訪。采訪期間他對當前國內醫藥市場動態表達了看法,并表示希望中國政府重新考慮帶量采購政策。
對于彭博社記者提出的關于中國11個城市帶量采購試點問題,即以試點地區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年度用藥總量的60%~70%,交換通過一致性評價產品以及原研產品的最低報價,以鼓勵國內仿制藥替代進口專利過期藥。彭振科先生表達了他的疑慮,該政策尚處于初期階段,RDPAC和跨國公司目前正在游說中國政府重新考慮此項政策:“我們認為此舉不妥”。
在他看來,“對某種藥物進行壟斷不能夠解決問題。為什么? 因為會導致供應問題,并且產生質量問題,因為人人都可以降低藥物生產成本,但是不能犧牲藥品質量為代價。” 業界正在與政府就重新考慮該政策進行溝通,彭振科先生表示,“我們都同意需要共同努力解決成本控制問題,以造福更多患者”,但核心問題是如何有效地做到這一點。
信息來源:醫藥云端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