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深度揭秘:17個藥品平均降價56%
日期:2018/11/18
來源:央視新聞 整理:賽柏藍
降價背后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對于醫保體系和醫藥產業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影響?
對于很多腫瘤患者來說,就指望著新藥救命。但往往新藥價格昂貴,甚至不在醫保目錄上,這讓患者不堪重負。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將17種抗癌藥納入了醫保,并同步確定了這些藥品的醫保支付標準,經過和藥企的價格談判后,這17種藥品現在在醫保目錄上的價格,比原來的零售價格平均降低了56.7%,再加上報銷的部分,患者的負擔減輕了不少 。
這無疑是我國腫瘤患者的一大福音。那么,這種幅度的降價背后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對于醫保體系,醫藥產業來說,又有著怎樣的深層次影響?
▍納入醫保目錄,患者報銷比例65%
老戴今年七十多歲,已經退休,平時喜歡運動,參加爬山等戶外活動,身體狀況一直不錯。不過今年四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變,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
老戴描述道:春節的時候,我脖子有點不舒服,我以為就是頸椎病。后來做了一個PET(CT檢查)告訴我,我的原發端是肺,然后轉移到頸和骨骼。
CT檢查之后,確診是肺癌。經過進一步檢查,老戴得的是非小細胞肺癌,并且查出來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頸部。
老戴的三節頸椎骨質破壞都嚴重,手術很難做,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高位截癱。——高位截癱就相當于整個人全廢了。
通過與主治大夫協商,老戴決定,主要通過口服針對腫瘤的靶向藥物進行治療。
但老戴在選擇對應藥品的時候,卻遇到了難題。因為其用的藥是第三代,第一代已經進了醫保,但老戴的癌細胞轉移到腦,一代的藥不能透過血腦屏障,不能治療腦轉移。
老戴所說的三代藥,是當時剛剛在中國上市不久的一種抗癌藥物,對于治療老戴的病癥,作用較為明顯。
國家癌癥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介紹:它的效果比一代的TKI(硌氨酸激酶抑制劑)效果還好,但因為這個藥剛剛在中國上市,很貴,要全自費的。
老戴和家里人跟醫院反復商量后,最終選擇,采用這種新藥進行治療。費用需要約五萬元一個月,對于退休金只有幾千元的老戴和他的家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
幾個月的藥物治療已經花掉了老戴20多萬元,不過就在今年的10月10日,老戴收到了一個重大的好消息,這一天,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于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
根據通知中發布的藥品目錄,老戴正在服用的這種抗癌藥物,也被納入了醫保范圍,藥物的支付標準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今后老戴在購買這個藥的時候,負擔將大大減輕。
“之前是一個月五萬塊錢,這次政府和他們談之后,就變成每月一萬五千多塊錢,降價的比例很大”
這些藥品進入醫保目錄后,不僅大幅度降價,而且在降價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的醫保政策,患者還可以按比例再報銷一部分支出,報銷比例以平均65%左右估算,患者的支付負擔將大幅度減輕。
據了解,這17種藥中,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均為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藥品,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
與平均零售價相比,這些藥品的支付標準平均降幅達56.7%。
大部分藥品的支付標準,低于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將極大減輕我國腫瘤患者的用藥負擔。
▍抗癌藥大幅降價,如何實現?
那么,這次抗癌藥大幅度降價,并得以納入醫保是怎樣實現的?這樣的成果背后經歷了幾次政策的調整?還經歷了國家醫保局與制藥企業之間的好幾輪的談判和溝通?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療組牽頭人熊先軍對此進行了介紹:黨中央國務院對廣大癌癥患者用不上藥,費用負擔比較重的訴求非常關注,在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對抗癌的藥品進行了降稅。
我國自今年五月一日起,開始對進口藥品實行零關稅政策,對進口抗癌藥品減按3%征收增值稅,另外,對已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實施政府集中談價,采購,并對未納入醫保的抗癌藥抓緊實行醫保準入談判。本次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就是談判的結果。
熊先軍解釋道:醫保的準入談判,它是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和程序,這些規則和程序,一個都不能漏,先把哪些藥品是符合談判的條件,不管它背后是那家企業,我們要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和遴選。
石遠凱也是這次醫保準入專家組的成員,他參與了這次談判藥品的遴選過程。
石遠凱表示:除了我們國家自己原研的藥物以外,這些藥物都是已在國外西方發達國家上市的,經過大量的臨床實驗,證明它對某一種特定的腫瘤,或者特定腫瘤的某一個特殊的類型,具有明確療效的專利藥物。
江蘇一家制藥企業研發生產的一款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藥品,今年五月份,剛剛獲批上市,這次被國家醫保局選中,作為談判藥品之一,于是,企業收到了國家醫保局的面談邀約。
江蘇某制藥集團總裁王善春受訪時介紹:醫保局找到我們,是通過臨床專家的篩選,我們事先并不知道。談判是一個相對封閉式的談判,談判分專家組,專家組也分了好幾個:一個是經濟類的談判,還有臨床方面的談判。
藥品支付標準是這次談判的核心問題,而這樣的談判,過程并非一帆風順。
熊先軍解釋:畢竟從企業的角度考慮,企業當然愿意獲得一個比較高的價格,我們作為醫保基金方,是代表參保患者的利益,我們肯定希望要有一個比較低的價格。
這種與制藥企業之間進行國家談判,國外已有先例,國家醫保局在借鑒國外先例,以及以往類似談判經驗的基礎上,從今年6月開始,組織全國權威的藥學、藥物經濟學、醫保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共上百人,分別從藥物經濟性和醫保基金承受能力,兩個方面開展評估測算,并收集這些藥品在國內外的價格、銷量以及評價方法。最終,綜合評估測算結果,來確定醫保預期支付標準。
熊先軍對此表示:這些藥在中國市場使用的時間不長,有些數據不是那么多,不那么充分,那我們要進行測算的時候,可利用的數據也比較少,能不能把價格降到我們所希望的幅度,也是一個很大的難度。
王善春坦言企業的難度:如果價格砍得太低,我們作為創新者是非常之難——不僅僅研發成本收回不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后續的創新藥也沒有錢來繼續研發。
在談判過程中,國家醫保局在掌握數據的基礎上,與企業談價格的同時,也把相關政策充分的與企業進行溝通。
熊先軍表示:把我們的政策跟他們講清楚,比如說這次談判的政策是把藥納入醫保目錄的乙類目錄,明確這次談判的支付標準的有效期限是兩年,以此來增強企業的預期。
今年的機構改革中先組建的國家醫保局,整合了原屬于不同部門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職責,形成了更大的買方市場。
國家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對此做出評價:特別是這次的機構改革,為我們這次談判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醫保制度的整合,使醫保有了更大的戰略購買力,讓我們在談判中有更強的話語權。
最終經過幾輪談判,九月中旬,國家醫保局與相關制藥企業達成了一致,簽署了相關協議。
▍談判成功后,醫保局下一步這樣做
王善春作為企業方代表,提出:雖然價格低了一點,但藥品進入醫保之后,老百姓的用藥負擔大大降低了,企業可以以價換量,這也能實現我們的增長。
今年的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還體現了對醫藥創新的重視和支持,17種談判抗癌藥品中,有十種藥品均為2017年之后上市的品種。胡靜林對此作出解釋:因為這次納入品種的抗癌藥,都是這幾年新上市的藥品,專利的存續期比較長,通過醫保對這些優質創新藥的戰略性購買,可以起到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已研制更多更好的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
那么,患者究竟什么時候可以買到這些降價藥品呢?據了解,醫保局下一步工作目標,是要在今年十一月底前讓患者逐步買到降價后的抗癌藥。
熊先軍提出了具體實施措施:第一個,各省要掛網,同時,醫保信息系統要對這個進行調整;第二個,醫院要進這些藥,而且要按照這個價格來賣,10月底前要掛網,完成信息系統的調整。
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會長史安利評價道:這次降價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包括企業和社會的各級組織,政府和醫院。如果都從各個角度共同圍繞患者開展工作的話,患者受益就更大。
據悉,接下來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的談判紅利要及時惠及廣大患者,這就需要各省招標平臺、采購機構、臨床醫生等方面積極地配合。
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打響了這輪抗癌藥降價醫保準入談判的第一槍,下一步,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醫保準入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在充分考慮醫保基金負擔能力和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那些臨床治療必需,療效確切,患者獲益明顯的新藥好藥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進一步提高保障水平,降低患病民眾的醫藥費用負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