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十部門發文:精神科醫師、心理診所要火了
日期:2018/12/10
導語:社會競爭日漸加劇,心理障礙像流感一樣蔓延,但是真正受到關注和有效治療的群體少之又少。據有關數據統計,全國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礙需要專業人員干預的人數達1.5億人以上,其中重癥者超1600萬人。而心理咨詢發展卻仍處于初級階段,市場暫未出現爆發式增長。
▼
國民精神衛生健康建設一直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2015年發布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指出,我國未來需積極推行“病重治療在醫院、康復管理在社區”的服務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源提供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2017年1月1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等22個國家部委聯合祭出首個針對全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制定的宏觀指導性文件。該文件提出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并制定行業發展相關政策和服務規范,尤其對于心理咨詢服務的主體——心理咨詢師特別關注。▼
2018年12月4日,國家衛健委、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落實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預示著我國正式開始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搭建,心理、精神科醫師、心理醫療機構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試點工作的四大目標
1.依托村(社區)綜治中心等場所,普遍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為村(社區)群眾提供心理健康服務。以村(社區)為單位,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建成率達80%以上。
2.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創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
3.各黨政機關和廠礦、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等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員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務。
4.100%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心理門診,40%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培育發展一批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機構,為大眾提供專業化、規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利用各種資源,建立24小時公益心理援助平臺,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
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
試點工作的主要任務由建立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加強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以及試點工作保障措施三部分組成。
其涉及面廣,下面針對圍繞醫療機構和醫師相關做如下總結:
1、在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規范設置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
2、健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心理服務網絡。鼓勵黨政機關和廠礦、企事業單位等通過建立心理輔導室或購買服務形式,對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3、支持、引導、培育社會心理服務機構參與心理健康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村(社區)群眾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并為弱勢群體提供公益性服務。
4、衛生健康部門整合資源,在綜合醫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婦幼保健機構、中醫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開展心理健康服務。
5、發展社會工作專業隊伍,鼓勵和支持專業社會工作者參與心理健康服務。
6、培育心理咨詢人員隊伍,吸引有心理學專業背景人員和經過培訓的心理咨詢人員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綜合醫院(含中醫院)要通過培訓、繼續教育等形式,對全體醫務人員進行臨床心理知識培訓,對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進行識別和轉診
7、研究制訂增強崗位吸引力相關政策措施,創新不同人群的服務模式,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再次,加強經費保障。統籌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試點工作,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
一圖讀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
要全面建成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當下必須面對的一大問題是人才短缺。有調查數據顯示,美國每1000人中就有一個心理咨詢師,不少家庭還簽約了私人心理醫生,另外心理治療被納入醫保體系,治療費用可以報銷。
在中國,心理咨詢長期處于“冷板凳”中,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心理咨詢服務還未出現一個被市場普遍接受的模式。而在心理咨詢師的數量上,據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心理分會的數據,2017年,我國大約有90多萬名持證的心理咨詢師,但僅僅有3萬~4萬人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專兼職工作,90%以上的心理咨詢師持證而未從業。心理咨詢師的人員缺口數量達43萬。供不應求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咨詢師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民營機構中,從2014年下半年起,心理健康領域便成為風投重點關注領域,先后有十幾家民營機構獲得風險投資,有的機構估值破億,市場好不火熱。但三年過去了,發展一直不慍不火。如今,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開展以及國民精神衛生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相信民營心理咨詢機構未來也將迎來新的發展。
- End -
▌本文來源:疾控預防控制局,診鎖界整理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