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季強獨家點評4+7帶量采購:從今天起,中國仿制藥市場變天
日期:2018/12/10
本文整理自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接受E藥經理人獨家專訪錄音,略有編輯。
對于中國醫藥行業來說,2018年12月6日,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從這天起,中國仿制藥市場正式開啟了“仿制藥模式”,但也意味著兩個終結的開始。
第一,此前中國仿制藥按照高價格、高毛利、高費用的創新藥的營銷模式做仿制藥市場的時代開始終結;第二,專利過期原研藥在中國市場高價銷售、高價進入醫保、占據中國絕大部分市場的時代也開始終結。
眾所周知,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一旦原研藥過了專利期,便會出現專利懸崖,價格大跌,市場份額斷崖式下跌。但在中國,原研藥過了專利期,仿制藥上市,5年、10年,并未出現如歐美一般的現象,反而是這些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繼續留在中國藥物銷售TOP100強的名單之中,甚至出現在世界藥物銷售100強名單中,而支撐其能夠屹立不倒占據排行榜的主要市場便是中國,中國每年為這些過了專利期的原研藥貢獻了銷售額的60%,甚至70%、80%的份額。比如說波立維、立普妥、絡活喜等等,過去幾年這些藥品依舊是大品種。
而從這次帶量采購開始,這個時代即將過去。
仿制藥應該回歸低價可及
此次4+7氨氯地平的中標價格為0.14元,而原研藥絡活喜在中國市場的價格過去曾經賣到7塊錢一片,即使現在已經降價達到5元。但現在中標的價格不到絡活喜的3%。
由此可見,這次帶量采購或許意味著仿制藥真正回歸仿制藥應該有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在沒有專利的限制下,仿制藥就應該是質量一致、低價可及的藥品。
通過帶量采購這樣的競爭,中國仿制藥未來會像美國一樣,出現高度集中的態勢。比如,在美國,梯瓦擁有1000多種仿制藥,占據美國市場仿制藥的份額大約為18%,而美國仿制藥企業前10位能夠占據整個仿制藥市場的70%。
而中國,未來也將會一樣出現這樣的現象:仿制藥貢獻75%的處方量,但僅占到藥品費用總金額的25%左右。當然,這個高度集中的情況不會馬上形成,而是如美國、日本一樣,會有大概10年左右的過渡時間。
在美國市場,很少有銷售額超2億美元的仿制藥品種,但是在中國,仿制藥單品種銷售往往可以達到5億美元、6億美元,比如說波立維單品種就可能達到12億美元。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中國的購買力與美國的購買力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是出現如此差距,顯然是原研藥和一些仿制藥產品的價格不合理。同理推斷,中國的仿制藥應該比美國市場的仿制藥價格更便宜些才合理。
因此,從上述角度來說,未來中國仿制藥市場會迎來真正符合行業本質的時代。原研藥既然過了專利期,給了專利藥足夠的補償,仿制藥就應該回歸可及性、價格低,讓更多老百姓能夠享受到仿制藥的“紅利”。
仿制藥將只占20%用藥金額
在美國市場,創新藥占據了用藥金額的85%,而仿制藥只占據15%的用藥金額。隨著帶量采購執行、一致性評價等政策的推進,未來中國市場也會出現如美國一樣的態勢。
目前,中國市場,仿制藥占據著70%以上的用藥費用金額,而創新藥加上中藥占比不過30%。但經過五六年之后,大部分仿制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然后通過帶量采購模式進行招采,最后將會形成中國仿制藥市場的用藥金額比重從超過70%下降到25%左右。
不過,從目前來看,這個格局形成還需要一段時間。國內的醫藥市場不可能像以往那樣繼續高速增長。接下來,中國的醫藥市場將會是一個低速增長的階段,現在的醫藥市場大概為2萬億元左右,假設10年后,用藥市場翻一倍,達到4萬億,那么70%的用藥金額應該來自創新藥和一部分生物(類似)藥。
所以,未來創新藥的空間會非常大。但是,就目前而言,仿制藥通過大規模降價以后,關鍵在于中標企業能不能堅持,能夠堅持到本身創新藥產品上市,則意味著轉型成功。
帶金銷售模式終結
在當前的帶量采購等一系列的政策之下,等藥品真正把價格降到位之后,原來的帶金銷售模式肯定會沒法繼續做下去。
就目前的醫藥代表來說,大多不能稱之為醫藥代表,而是公共關系代表。現在,很多已經用了20年的藥還有很多名義上的醫藥代表,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并不需要。
現在仿制藥的醫藥代表,其實就是所謂的與醫生搞好關系,而現在的帶量采購出現,這種帶金銷售模式將很難維系,至少在仿制藥市場要結束。
但是,這個結束并非戛然而止,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隨著所有化藥的一致性評價結束而結束的。順序上是,先經歷技術端的淘汰,再是模式上的結束。
那么,具體到什么樣才能結束呢?眾所周知,289目錄并非用藥的主流,從目前產業情況來看,總共有3600多個通用名化學藥品,可能會做一萬五到兩萬個一致性評價,才能到最終的結束。
什么樣的仿制藥企業未來會贏?
很明顯,仿制藥發展,未來是:第一高度集中;第二是價格低、可及性好。
集中度高,就得像梯瓦一樣,手中得握很多仿制藥品種,這樣才夠有資格去形成競爭優勢。
這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一定是有資格先拿到入場券才有資格去爭奪,拿到的入場券越多獲得獎牌的機會也就越多。仿制藥也是,品種越多,機會越大。而不是像原來,把一個品種做大就可以了。因為通過競爭以后,雖然數量上能夠做大,但是品種價格很低,最后也難以在銷售額上得回報。
目前在傳統模式下市場占有率越高的企業,未來預期越不好。因為價格降下來以后,就沒有了原來的高毛利。比如原來一盒藥賣120塊錢,除去高額的費用,毛利只剩下20%,也還有20幾塊錢。帶量采購以后,價格降到20塊錢一盒,哪怕毛利達到50%,也只有十塊錢。
轉型最理想的狀況是做新藥。但是也要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洗牌、行業重構的過程,應該會是未來10年動態的過程。在十年當中,中國的醫藥市場會跟過去的十年在市場結構、產業結構上發生顛覆性的改變。
這就是一致性評價和醫保局設立以后,實行的集中采購、帶量采購會出現真正的帶量、真正的把市場讓出來的結果。而且目前,很多小企業還在糾結于做不做一致性評價的問題,因為銷售額有可能還不夠去做一致性評價投入。
先試點再推廣
在此前與其他企業的交流中,不少同行曾經提到,此次帶量采購的試點范圍太大。雖然方向是肯定的,但是“4+7”這個標的太大,對市場影響也非常大。例如對某一些公司來說,”4+7“的標的可能會占到其高端醫院銷售30%的份額。如果不想放棄著一方面的市場,就必須進行降價。
而其影響之大,從二級市場就可以反映出來。很多企業都是看到了未來的趨勢,所以會為了搶到市場而放棄價格,但是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曾經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很高的品種,降價之后即使份額更大,但銷售額會降低。這也是仿制藥企目前在市場上不被看好的原因。
因為每一種藥品的品類很多。比如如果醫生不開阿托伐他汀,還可以開其他的他汀類藥品。如果還有其他價格更高的產品,怎么去保證進入帶量采購品種的采購量,能不能做到給大幅降價的藥品在量上的保障?雖然價格降下來了,但是醫生不開這種藥品該怎么辦?這是一個很現實且需要去思考如何解決的問題。
其實應該給仿制藥企一個過渡期,不要一步到位推廣到那么多城市,先選擇一兩個城市進行試點,也更容易摸索出經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很多失去市場的藥企很多還不具備創新藥的能力,如果一下子沒有了市場,怎么去轉型?
而對于老百姓來說,帶量采購不是一件壞事。另外一致性評價必須加強動態監管。如果一致性評價變成“一次性評價”,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另外如果醫保招標有價格差異,或者醫保支付標準有差異,也是成為推行的阻礙。所以應該通過競爭去形成一種支付標準,最后在支付標準以下中標的企業,才能夠按醫保標準全額支付或者按標準支付。零售藥店的零售價格要市場化,給病患提供多種選擇,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中藥會有機會嗎?
通過此次帶量采購,很多醫藥代理商無法繼續做仿制藥,或許會轉向中成藥,因為短期來看,仿制藥市場空出的份額將會被部分中藥所替代。現在中藥在醫院被歧視、被壓迫的地位會有所改變。
從價格層面去看,中藥因為具有特殊性,成本會隨著農業生產成本的提高而增加,價格也會相應提高。雖然一部分的中藥價格有下降空間,但就重要整體趨勢而言,還是有上漲的空間。所以,化藥價格下降,中藥價格或許會上漲,上漲之后,市場空間會增大,因此會為中藥帶來機會。
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化藥進行一致性評價,那么中藥必然也會進行再評價工作。再評價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藥品的安全性問題;第二,藥品的有效性問題;第三,藥品的質量穩定性問題。
再評價工作是未來每個中藥企業都要做的事情,而現在對于中藥行業的再評價還沒有一個相應的標準,但是就企業本身而言,可以提前從自身入手,開始為再評價工作做準備。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