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丨專家挑戰4+7帶量采購存在問題,醫保局領導現場回應!
日期:2018/12/16
12月9日,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工作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E藥經理人也參與了此次會議,在會議上,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國際醫學商學院教授丁錦希發表了精彩講話,在講話中,丁錦希深刻解答了中國醫藥市場在帶量采購政策正式實施后的發展格局,以及中國醫藥企業未來該去哪走?如何走?
丁錦希說,在國家試點之前,上海已經做了三批試點,降幅在 54%-64%之間,而這次平均降價52%,在預期范圍內。 而且本次參與競標的31個品種基本上是獨家中標。在獨家中標當中有不少是充分競爭,每一家企業如果價格報不合理,就有可能失去的是60%—70%的市場,未來隨著國家的集中采購不斷的往前推進,制度不斷的合理優化,相關企業對制度的研究越來越深,報價也會越來越合理。
一年后怎么辦?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7年A股上市的制藥企業有171家,總銷售費用達到1200多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5%,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丁錦希認為,在未來帶量采購正式實施之后,這些費用也會出現很大壓縮。再加上資金的占用的費用以及規模效應產生的效果,整個生產成本都會出現下降,將是促進企業成本下降重要來源之一。
不過丁錦希緊接著說,成本的壓縮相對是滯后的,和藥品價格并不是完全匹配,兩者不在同一個軌道上。本次帶量采購總共選了31個品種,但是企業本身具有五六十個品種,為了維持其他品種的銷售任務,銷售隊伍的規模并沒有出現縮減。所以對于一些大企業來說成本下降效應不會馬上出現。
丁錦希表示,從表面上來看,對于企業來說,本次降價其利潤肯定會是受到影響。但是對于其長遠發展來說是具有好處的,因為,一旦中標之后,自己的品種就將占據60%~70%的市場份額。
不過從股市的反應來說,一些已經中標的企業,其股票反而和其他沒有中標的企業一樣下跌,對此,丁錦希認為,這應該是目前市場信心不足的表現。對于本次企業通過大幅度降低價格擴大銷量產生的利潤信心不足。
本次政府的集中采購,并非指政府財政直接撥款直接買單,而是政府引導的一種采購,交易雙方分別是公立醫院和生產企業供應商,最終帶量采購的量由醫院來保證,對此,投資者有理由表示懷疑。丁錦希說。
另外丁錦希認為,本次企業簽訂的采購協議合同的有效期為一年,企業也會擔心一年之后如果無法中標,其擴大的產能和降低的價格都毫無意義,所以建議參考國外的招標采購機制,簽訂一個長供應的合同。比如可以簽訂兩到三年的長期合同等。但是對于生產企業來說,每一批的產品都要保證質量,這就需要企業建立質量保證機制。還要對企業的供應的信譽和供應的服務的水平都要進行綜合考核,甚至還要對這些產品要做臨床的綜合評價。那么在這一套基礎上,確定企業產品好,質量好,信譽好,才能簽長期兩到三年的合同。
對于上述的的質疑,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目前很多藥企都是自帶干糧來參加競爭,有的企業新的生產線投入之后,能供到15億片的產能,而招標的數量才1.5億片。在其產能達到之前,固定成本并不會因此而增加。
采購中選之后,醫保部門和醫藥企業就是合作關系,共同把質優價廉的藥品送到醫院,讓老百姓能吃得上。所以醫保機構會為醫藥企業保駕護航。
另外,在引導醫院采購方面,國家醫保局人士回應稱,醫保對醫療機構的規范引導的措施有很多,比如上海的帶量采購就是由醫保來牽頭,雖然一開始有些滯后,但后來落實得非常好。
此外,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革永遠是組合拳,現在衛健委也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同步推進醫院相關方面的改革,屆時通過多措施的組合拳形成合力,共同確保帶量采購執行。
企業要認清發展趨勢,做大做強
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對整個醫藥產業的影響應該是里程碑式的。丁錦希認為,這表明國家發出了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中國逐漸要從醫藥大國走向一樣強國。
首先對于仿制藥來說,可以推動仿制藥企業的做大做強,以前的小打小鬧,小作坊式的生產企業將不復重現,未來要靠規模效應,保證質量加大仿制藥企業集中度。
第二,無論是在做大做強,對于仿制藥來說,價格是相對低的,要走薄利多銷的路子。但如果希望產得到高利潤率就得依靠研發創新,加大新藥創新力度。實際上國家在政策政策方面也是早就開始布局了,比如說審批審評政策的加快,醫保的兩次創新藥的談判,把很多療效非常好。對創新藥納入醫保。以及在知識產權方面,給創新企業做數據保護,做專利鏈接都是強化知識產權等。
丁錦希說,對于很多的原研藥廠家,特別是外資企業來說,未來市場格局變化會很大,影響也隨之變大。如果原研藥藥企,可以考慮把價格要降到這個仿制藥還低,跟仿制藥企業聯合生產,或者把重利潤重心轉移到創新藥,研發引進更多的創新業務。那么只有這樣,這個才能夠把這企業做好。
促進仿制藥替代原研藥和促進原研藥降價,是全球醫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這不是中國一各國家在做,所以作為企業也好,產業相關負責人也好,都應該認清這個形勢,在這樣一個大格局下,調整好生產和經營,才能在競爭的潮頭當中勇立潮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