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藥品招采平臺籌建中
日期:2019/3/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備受業界關注的“4+7”藥品帶量采購政策有望重塑醫藥行業生態。“這可能是‘4+7’帶量采購向全國擴容的一個信號。”3月6日,一位藥企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家醫保局組織多地相關負責人召開了建設全國藥品耗材招標采購平臺座談會。從目前情況看,藥品價格確實在下降,藥企應做好應對準備。考慮到國家級招采平臺和各地現有的招采平臺角色如何定位、功能如何劃分等不會一蹴而就,平臺短期難以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4+7”藥品帶量采購聯動效應日趨明顯,多家藥企主動降價。一些研究機構認為,新政對藥企業績的沖擊將在今年下半年顯現。
籌建國家級招采平臺
上述知情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次座談會更多是聽取意見,看下一步如何推進。”此次會議內容包括介紹全國藥械招采平臺建設總體需求方案,聽取各地對總體需求的意見,包括數據、業務功能、監測監管、統計分析與決策支持、數據共享、價格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國家級招采平臺和各地現有的招采平臺的角色和功能定位也是座談會的內容之一。建設國家級招采平臺是國家醫保局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是為了使“4+7”藥品帶量采購在操作層面順利落地。
據了解,藥品招標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經走過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前的探索階段,醫院分散采購為主;第二階段:2000年-2006年的初創階段,以市為單位藥品集中采購;第三階段:2006年-2014年的制度調整階段,以省為單位的藥品集中采購;第四階段:2014年至今的模式創新階段,分類采購,帶量采購,招采合一,量價掛鉤。
一位醫藥行業學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實施“4+7”帶量采購試點,主要是為了減輕醫保負擔。過去傳統的藥品集采模式,難以有效控制住藥價,醫保費用逐年呈上升態勢。試點實現了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的最低價中標,擠掉中間銷售環節的水分。
不過,華融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張科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全國藥品耗材招標采購平臺的搭建,并不一定意味著耗材馬上降價。由于藥品醫用耗材細分品類多、集中度低,不利于行業管理和規范。搭建國家級采購平臺有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行業將面臨一輪洗牌。
前述醫藥人士則認為,盡管國家級采購平臺在技術層面實現并不難,但全國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需要時間,是“4+7”中選品種全部在國家級招采平臺進行,還是由各地招采平臺自行進行都需要慎重考慮,畢竟目前各地都在摸索自己的模式。
多家藥企主動降價
“4+7”帶量采購成了藥企這兩年談論的焦點。數據顯示,首批“4+7”帶量采購中標品種共25個,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達到96%。“其中的兩個是通過一致性評價的產品,我們公司也有。但我們在上海‘4+7’沒有中標,前期投了很多錢。”國藥集團一位人士稱,而中標的也難以高興,因為價格降得很低,擔心未來的盈利空間。沒中標的,覺得自己的產品進不了醫院,入門券都沒有了。現在看來不確定性很大。
招采新政一方面倒逼藥企降價,同時使得一些未中選的產品生產廠家主動降價。
3月5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公告稱,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及企業自主降價申請,調整部分納入本市醫保支付藥品的協議采購價。在中選的品種中,由江蘇豪森生產的甲磺酸伊馬替尼片100mg調整后采購價為623.82元/盒,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250mg調整后采購價為547元/盒。
同時,另外5個“4+7”集采未中選品種也進行了價格調整。其中諾華的原研藥甲磺酸伊馬替尼片調整至7182元/盒,而正大天晴的甲磺酸伊馬替尼膠囊100mg*12片和100mg*60片的價格分別調整至124.38元/盒、586.39元/盒;石藥歐意的甲磺酸伊馬替尼片調整到623.82元/盒,齊魯的吉非替尼片0.25g則調整到498元/盒。
以肺癌靶向藥“吉非替尼”為例。在“4+7”集采中,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250mg*10片)中選價為547元/盒,較其此前最低中標價下降76%。2016年,該藥品曾降價55%。
中選藥品降價使得未中選同類藥品被迫跟進。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各地招采平臺發現,齊魯制藥的吉非替尼片(250mg*10片)已陸續在山東、吉林、浙江、黑龍江、北京、陜西等地主動降價至498元/盒(原價格為1562.61元/盒),低于阿斯利康的547元/盒。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醫保局網站3月5日發布藥品集中采購配套措施,明確將“4+7”集采中選價作為醫保支付標準,超出部分患者自負;非中選品種價格是中選價2倍以上的,按原價格下調30%作為支付標準,兩到三年逐步調整到以中選價為支付標準;非中選品種價格是中選價2倍以內的,以中選價作為支付標準;低于中選價的以實際價格為支付標準;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支付標準不高于中選價。
對此,張科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帶量采購是未來醫保支付采取的主要手段,進入醫保視野的大品種降價是趨勢。近期未中選的藥企主動降價,可以掌握一定的主動權。
沖擊或下半年顯現
上述國藥集團人士指出,“4+7”帶量采購第一輪結束后,建議關注制藥企業的生存狀態、生存的空間,包括盈利空間。很多企業這次中標是志在必得,但需要關注他們是否理性,能否正常供貨。如果得了一個大訂單,但可能沒有辦法委托加工。建議總結之后再穩步推廣。
國信證券認為,隨著后續帶量采購的推進和范圍擴大,非集采品種進入集采范圍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更多的區域性集采聯盟成立,帶量采購在全國快速鋪開,一致性評價的審評審批環節就會成為限制全國帶量采購和國產仿制藥降價進程的制約因素。從目前一致性評價的申報進展看,即使國內仿制藥大品種2019年全部通過一致性評價,其后續的帶量采購和談判降價環節可能需要2年左右時間才能完全落地。本次集采的降價效應體現在相關企業的業績至少要到2019年下半年,整個仿制藥行業的降價進程可能需要2-3年時間。未來的2-3年成為醫藥企業轉型升級的時間窗口。
數據顯示,51家A股化學制藥類上市公司(申萬分類)披露了2018年業績快報,期內營業收入合計1477.68億元,同比增長32.8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合計126.18億元,同比下降14.26%。其中,15家公司凈利潤同比降幅超過30%。
值得注意的是,“4+7”帶量采購已經對藥企現有的銷售體系形成挑戰。近期,恩華藥業、華森制藥等公司發布公告稱,調整公司組織架構,推進營銷體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