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落地,原研藥去哪兒?
日期:2019/4/16
“4+7”帶量采購近日正式進入實施階段,繼廈門開出首張“4+7”處方外,上海也已有醫院開出處方。
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采購價相比,此次“4+7”帶量采購31個談判品種最終25個品種談判成功。由于采取“以量換價”的策略,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0%,降價效果明顯。
不過,帶量采購究竟給中選品種保證多大比例的量,又能否真正保證效果,成為此前業內關注的一個焦點。而從“4+7”帶量采購準備階段一開始盛傳的六、七成市場份額,到一半份額,最終在一些地方文件中表述為“非選標品種量不得超過中選品種”。按此說法看,中選品種可以確保至少五成市場份額。
為進一步鼓勵醫院優先使用中標產品,此前在國家醫保局召開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工作”媒體溝通會上相關負責人曾表示,確保中選藥品進入醫院并得到優先使用是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成敗的關鍵。醫療保障部門將會同衛生健康部門,健全公立醫院的激勵約束機制,為中選結果兌現保駕護航。因規范使用中選品種而減少醫保基金支出的醫院,當年度醫保總額預算額度不做調減,結余部分按比例留給醫院,用于推進醫院薪酬分配制度等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上海市胸科醫院醫務部主任侯旭敏對界面新聞介紹,目前從醫院層面看,在上海自3月20日開始,此前相應藥品通用名已在供應目錄里的“4+7”品種都已經換成了中標藥品,對于非中標藥品也做了相應的信息提示與價格更換。
以上海市胸科醫院為例,據侯旭敏介紹,首先對醫院從上至下進行了政策解讀與告知,讓醫務人員透徹的理解政策;而在開藥系統里,中標藥品均已排到的相應通用名排序的首位;對于非中標的高價藥品進行提示,保障對中標藥的采購暢通,保障相應藥品有適度存量,滿足不同需求;對于具體的處方量,醫院藥政部門會有實時跟蹤數量變化,但目前沒有納入對醫生的考核指標。
業界一致認為,在帶量采購全面落地后,一方面國內仿制藥企再也無法維持高價仿制藥,另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藥品也會受到沖擊。
以本次“4+7”帶量采購為例,最終25個中選品種中,絕大多數外企原研藥均在與國內仿制藥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不過也有兩個品種上原研藥成功勝出。
其中,阿斯利康的肺癌靶向藥易瑞沙(吉非替尼)從此前2280元/盒的價格降價76%到547元/盒,每盒費用僅為547元,而以上海為例,按照60%的醫保報銷后,患者僅需每盒自付200余元,極大的減輕了患者的負擔。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上海市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主任陸舜教授對界面新聞表示,這一價格已是全球最低價,即使是與印度仿制藥相比在價格上也具有優勢,幾乎對國內所有的EGFR突變患者在可及性上都提供了保障。
據陸舜介紹,易瑞沙作為肺癌EGFR突變的標準一線療法,客觀緩解率顯著高于化療,已在療效上證明,對患者生活也起到了明顯改善,而目前國內保守估計每年的肺癌EGFR突變新發患者超過10萬人。
陸舜認為,易瑞沙只是開始,是一個支點撬開了中國市場上的國外原研藥從高價走向親民價格,真正走向以量換價。他認為,未來包括泰瑞沙等更多的國外高價原研藥品應當會通過帶量采購、醫保談判等方式大幅降價惠及中國患者。
除了真正推動中國新藥研發,鼓勵做真正的創新藥外,帶量采購也倒逼原研藥降價,一方面未中選的原研藥也會進行階梯降價,另一方面,如易瑞沙這樣能夠在價格上做到還低于國產仿制藥的程度,也加大市場競爭力。陸舜認為,以易瑞沙為例,在中選后,市場留給仿制藥的空間已經很小了,“幾乎沒有空間”。
不過他也表示,在臨床處方上,有效性、安全性與可及性會是主要的考量因素,無論是仿制藥還是原研藥,首先是要達到實際治療效果。
來源:上藥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