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落地,多地醫保局接手藥械采購,醫藥行業大顛覆來了
日期:2019/5/11
醫藥改革真正的“王炸”來了。
昨天(3月18日)湖北衛健委發布公告稱,自3月14日起,原省衛計委事實承擔的全省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政策制定并監督實施,指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招標采購平臺建設的工作調整為省醫療保障局負責。
這意味著,繼上海、福建、陜西、黑龍江、山東等之后,又一省醫保局接過了集采“接力棒”。根據機構改革方案,以及湖北省衛健委公告,由此,湖北省醫保局已經掌握了藥械采購規則的制定、監督實施,指導藥械招標采購平臺建設的大權。
結合本身具有的支付權和通過機構改革整合的定價權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大醫保”的醫藥格局正在形成。新的醫保部門有錢,又有權,已具有整合全國市場的實力,議價、談判的話語權大大加強。與之同步,整個行業的大顛覆已經不遠了。
此前由于我國醫保部門作為支付方,沒有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對藥品集采、使用環節的監督不夠,對藥價虛高無能為力,對醫藥反腐、騙保等行為,也無法形成有力震懾。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本輪機構改革中,醫保部門單獨設局,被賦予了多項權力,且已發揮效力。
可以看到,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通過組織談判、帶量采購等一系列手段,已經倒逼大批藥品降價。特別是,隨著4+7帶量采購在本月的落地實施,不僅中選的25個藥品,其大批競品也面臨大降價。
而以降價為支點,中間環節費用空間壓縮,整個醫藥行業的格局都將發生變化。這樣的變化也將隨著各地醫保部門掌握集采控制權而加速。
多省市落實
醫保主導下,藥械招采變天
隨著各地醫保部門紛紛掛牌,藥械采購環節的權力交接也在推進。
據健識君統計,除了上海、福建等早已試點醫保主導藥采的城市外,包括湖北在內,目前已有至少10個省份發文,明確將藥械集采環節政策制定與監督實施等職能,交由醫保部門負責。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支付方醫保部門掌握各地藥械集中采購大權,全國藥械市場真的要大變天了。
明天(3月20日)上海、大連、沈陽等城市的帶量采購,將進入實施階段。而這一改革,也是今年醫保部門在集采環節,最大手筆的試點。可以看到,在集中了11座城市60%采購量的基礎上,掌握了話語權的醫保部門,已經使25個藥品價格降到歷史最低。
近日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則通過制定醫保支付標準,倒逼未中標藥品,特別是價格遠遠高出中選價的進口原研藥,梯度降價。
而根據此前業界流傳的一份通知,國家醫保局還計劃建立全國藥品耗材招標采購平臺。這意味著,醫保部門不僅要主管各地的藥械集采,還有望以此為基礎,集中更多的量,這也指向越來越低的價格。
事實上,作為集中了采購權、定價權和支付權的“超級買家”,國家醫保局的目標遠不止降價,更重要的是重塑醫藥市場格局。
話語權加強
“大醫保”撬動醫藥行業變局
醫藥行業的大顛覆已來。
上周(3月12日)深圳信立泰藥業發布2018年年報稱,其核心產品泰嘉通過中選4+7,在完成采購量的基礎上,將擠壓原研及未中標產品,解決銷售中長期存在的瓶頸問題。
咸達數據顯示,2018年信立泰的泰嘉(氯吡格雷)銷售額34.70億元,而其原研藥競品賽諾菲的波立維(氯吡格雷)銷售額70億元。
4+7帶量采購中選,即意味著已經獲得了全國20%至30%的市場份額。從這個角度講,4+7帶量采購無疑會給中選產品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助其迅速突破固有市場格局。但,對企業而言,降價壓力也不容小覷。
可以看到,信立泰2018年利潤已大幅下滑。年報顯示,受“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政策的影響,醫院終端備貨、庫存略有調整,信立泰第四季度營收增速略為放緩。
此外,受3月底陸續落實4+7帶量采購,終端清庫存、采購放緩等影響,信立泰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同比下滑25%至10%。
作為應對,信立泰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業務角度看,制藥企業非常簡明清晰:做好研發、生產、銷售,在確定正確的方向后,打好攻堅戰。短期經營看產品線及政策;中長期看產品梯隊;實現長遠的跨越式發展就要看研發平臺和銷售平臺的建設和效率。
而在此之前,為應對醫藥領域的顛覆性變革,本土龍頭藥企,如恒瑞醫藥、恩華制藥等,已對內部組織結構做出調整,強化研發,而弱化銷售環節。
事實上,進入3月以來,伴隨4+7帶量采購試點落地執行,醫保目錄調整、醫保支付標準等,也正在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而在這些政策撬動下,特別是中選價格與醫保支付的綜合作用下,分析人士認為,行業的變革將進一步加劇。
信息來源: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