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計委官員:醫療服務提價的空間來自“二次議價”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日期:2015/6/22
事實上,今年國務院陸續下發了一系列的改革文件,其中包括了33號文《關于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意見》和38號文《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這兩個與公立醫院改革關系最緊密的文件;同時國辦也發了三個配套文件,包括已經發布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和《關于關于完善公立醫院招標采購的指導意見》,以及馬上要下發的《促進社會力量辦醫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
可見,公立醫院改革的確是今年醫改的重點工作。而這些工作中,又以“破除以藥養醫機制”首當其沖。
破除以藥養醫機制,第一層意思就是取消公立醫院的藥品加成,并形成一套機制將醫院由此減少的收益得到彌補。
而再深一層的意思,就是要切斷醫與藥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才是破除以藥養醫的核心。
具體來說,上述這些要怎樣做到?
文件中的表述是這樣的:“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
其中,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是“當前是重中之重”,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司長梁萬年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
但這個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是當技術活,可不是“一漲了之”,必須做到“三個確保”。“首先是確保老百姓的總體負擔不增加,二是確保醫院的運行不受影響,第三是確保醫療保險不穿底可承受。”他指出。
要做到這“三個確保”,顯然不是簡單的一提價就可以解決。實際上是“騰籠換鳥”,梁萬年如此比喻。他進一步解釋,假定醫院總收入不變,或者有一定的增長,但是結構上從如今70%左右是藥品耗材轉變為60%-70%是來自醫療技術服務,“我以為這個時候,價格調整上,公立醫院的改革就成功了。”
這得如何做到?
醫院總收入=醫療收入+藥品收入+其他收入+業務補助,如今在醫院總收入不變的情況下,藥品收入從70%左右下降至30%(城市公立醫院改革的目標),也就是說,藥品收入至少要比現在降低一半以上,這不僅僅是取消15%的藥品加成就會實現的。
那么更多的藥品收入的下降源自哪里?
“就是擠出流通領域的不合理的水分,醫務人員不合理行為水分擠出,擠出的空間來調勞務價格。”梁萬年表示。
這兩個水分的擠出,則分別靠兩種方式進行。
其中,針對流通領域,則是通過藥品的招標采購改革將不合理的水分擠出。這一點核心的問題是貫徹落實國務院7號文件,而7號文件的關鍵所在是“發揮市場作用和公立醫院主體作用”,梁萬年指出,“要談判,要以量換價,公立醫院就是主體”——這也就是所謂的“二次議價”。
此外,控制醫務人員的不合理行為也可以擠出很多水分。他以三明為例,三明列出了專家認為屬于營養性、輔助性的129種藥物,僅這129種藥物就占了三明市22家醫院用藥總金額的40%以上。于是,三明對這些藥物進行嚴格控制,如此一來,就擠出不少水分。
另外,還可以通過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進行控制醫務人員的不合理行為。“改革的方向是醫保對醫院的支付由后付變成預付。讓醫院把藥品、耗材、檢查檢驗從利潤中心變成成本控制,激發醫院內在的控費動力。”梁萬年強調,“與此同時,醫保如何進一步強化對醫院尤其是對醫生的醫療行為監管和控制。要把醫保對醫院醫療行為的監管延伸到每一個醫務人員。”
至此,“破除以藥養醫機制”最關系的“價格機制”就形成、理順了。
信息來源:新康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