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藥企裁員巨浪的背后
日期:2015/7/3
6月15日上午,知名外資藥企百時美施貴寶的幾十名醫藥代表,在其上海總部會德豐國際廣場樓下聚集。他們于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期間被裁員。在致公司管理層的公開信中,被裁員工要求百時美施貴寶“回到談判桌來”,并打出“抗議裁員”“施貴寶還我公道”等橫幅,抗議百時美施貴寶的“栽贓性裁員”。
在隨后幾天,北京、南京、廣州等地也陸續上演了類似事件。
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14年7月起,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裁員已近千人,被裁員工幾乎涉及其中國區所有事業部。
百時美施貴寶方面對財新記者表示,裁員主要原因是企業戰略調整,由以往的糖尿病業務轉向腫瘤領域,產品線變化導致員工縮減;另外,部分員工“因違反公司合規政策而被解除雇傭關系”。但被裁員工對財新記者表示:“違規是栽贓,百時美施貴寶主要是利潤下滑,為縮減成本而單方違規解除勞動合同。”目前,爭議仍未有定論。
2014年起,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等外資藥企巨頭,先后在中國爆出大規模裁員事件,產生的官司訴訟也曠日持久。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諾華制藥啟動新一輪成本削減計劃,其分布在全球的7000余個相關崗位將被重組;默沙東、阿斯利康等制藥巨頭,也都曾傳出裁員消息。
長久以來,外資藥企在中國一直享受“超國民待遇”,其背后的單獨定價權、高額利潤和超高的市場占有率頗受爭議。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中國藥品市場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醫藥市場預估為9261億元人民幣,而2020年將達到2萬億元。目前,在二級和三級醫院市場占有率排名前10的企業,均是外資或者以合資藥企為主。
但是,以2013年7月葛蘭素史克爆出商業賄賂案為分割點,近兩年外資藥企出現了政策趨緊、降價棄標、新藥上市難等困境。由40家跨國制藥企業組成的RDPAC(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執行總裁卓永清對財新記者表示:“無論是外資制藥企業還是國內制藥企業,近期均出現增速減緩,這與當前經濟狀況和部分政策調整有關。同時部分企業由于戰略或者結構調整等問題,也出現短期下滑。”
外資藥企的鼎盛時代已經告終。“外資藥企正在經歷內憂外患。內憂就是‘專利懸崖’、新藥上市難;外患是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取消,招標壓價嚴重。”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對財新記者表示,受此影響,不少外企選擇剝離、出售外圍產品線,削減成本予以應對。
“裁員潮”洶涌
2013年的葛蘭素史克商業賄賂案是外資藥企在中國生存環境趨緊的標志;同時,葛蘭素史克也是在中國裁員最多的外資藥企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葛蘭素史克六次裁員近千人。高頻率的裁員導致官司不斷,從2014年6月起,來自上海、山東等地的被裁員工紛紛向各地有關部門提起勞動仲裁或法律訴訟。葛蘭素史克方面人士對財新記者透露,葛蘭素史克還將有進一步的業務收縮和調整計劃,裁員還將繼續。
今年2月,另一外資藥企巨頭默沙東宣布解除與中國本土藥企先聲藥業的合作。合資公司解散后,700多人的團隊中將有半數面臨裁員。
對于外資藥企而言,中國“裁員潮”只是其全球“裁員潮”的冰山一角。2013年底,默沙東宣布裁員8500人,以爭取在2015年底前將年度運營成本削減25億美元。此前,默沙東已宣布裁員7500人,兩次裁員的數量約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0%。
早在2012年,阿斯利康為了應對“專利懸崖”困境,宣布裁員7300人;并在2013年對其研發業務進行重組,裁員約1600人。
根據Bloomberg數據,自2008年以來,全球前11大處方藥藥企,已經累計裁員超過了14.3萬人。其中,排名前兩位的默沙東與阿斯利康兩家跨國藥企便占總額的半數,分別裁去了超過4.6萬和2.57萬名員工;輝瑞與強生兩家美國藥企緊隨其后,分列第三四位。
中國曾被視為外資藥企最好的“避風港”。根據Global Data研究咨詢公司公布的數據,到2020年,中國的醫藥市場價值將會從2012年的480億美元暴漲至3150億美元,同比增長將超過650%。到2020年,中國預期整體消費的1萬億美元中幾乎三分之一將會是藥品的消費。
從2010年開始,外資藥企不斷加大在華投入,將中國視為“最大增長極”。卓永清分析,中國市場仍具備發展潛力。“由于新興市場人口基數大,市場尚未得到重返開發,發展潛力依然很大。很多外資制藥企業在中國加強了與本土制藥企業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一方面提高了對中國市場的適應性,同時也幫助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分享全球市場。”
“專利懸崖”與新藥審批難
“裁員潮”頻現源于業績下滑。近期《亞洲制藥新聞》發布的行業報告稱,2015年一季度,10家主要跨國藥企的銷售額平均增長11%,相比2014年全年的平均增長率低了1個百分點。其中,美國禮來公司在華銷售僅增長6%,較2014年同期的21%有大幅度下降,葛蘭素史克的銷售則下滑了3%。
外資藥企的專利藥被稱為“重磅炸彈”,在其專利到期后,豐厚利潤面臨驟降風險,這被稱為“專利懸崖”。
“有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全球有多達631個專利藥到期。全球最暢銷的前20個處方藥中有18個將要專利到期,這18個處方藥每年全球銷售額為1420億美元。”一位外資藥企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表示。
2012年3月,阿斯利康的第二暢銷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癥的Seroquel,失去美國的專利保護,同時第三暢銷藥治療潰瘍的Nexium也在2014年失去專利。上述兩種暢銷藥的銷售額分別為56億美元和45億美元。同樣面臨“專利懸崖”的還有默沙東重磅藥物Nasonex,其在2012年銷售12.68億美元,2014年1月專利到期。諾華的SandostatinLAR與Exforge/ExforgeHCT兩個系列產品,2012年全球銷售額共計超過28.64億美元,2014年上半年專利到期。
失去專利保護,意味著企業不得不面臨仿制藥的巨大沖擊。“2014年堪稱‘專利懸崖’最集中的年份。”一位被外資藥企裁員的銷售人員對財新記者表示。
但另一位外資藥企高管人員認為,“專利懸崖”現象在中國表現并不明顯。“中國是特例,其他國家保住四分之一銷量就不錯了,主要是中國仿制藥質量不行,與原研藥的差距很大,仿制藥上市對中國原研藥沖擊并不大。”
新藥審批難還導致外資藥企在中國市場常常力不從心。“外資藥品進入中國,一般新藥注冊需要五到八年,招標、進入國家和各省市醫保需要兩年,再進入醫院需要一到兩年,戰線很長。”上述外資藥企高管人員表示。
卓永清分析說,“對研發制藥企業而言,新藥審批的滯后導致其在中國的分支研發機構往往難以參加全球同步開發。這不僅限制了這些研發中心在中國的發展和企業的持續投入,也使得中國醫生部分喪失了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機會。”
“超國民待遇”不再
長期以來,外資藥企在中國一直享受“超國民待遇”,其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備受爭議。
在國際上,藥品定價分為專利藥與仿制藥兩大類。專利藥即專利保護期內的藥品,為保護藥企創新能力,專利藥可采取較高定價,但在專利到期后,其他企業可生產仿制藥予以競爭,專利藥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一半以上。
在中國,藥品定價多了一個中間品類,即原研藥。原研藥是指已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這類藥品在中國可享受單獨定價政策,原研藥與國產仿制藥的價差通常在數倍或數十倍之間。
2015年5月5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人社部等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的通知》,決定從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完善藥品采購機制,發揮醫保控費作用,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這意味著,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將取消,改為市場定價機制,原研藥巨額盈利不再,外資藥企的利潤將大幅下滑。
針對原研藥單獨定價權取消一事,卓永清認為,政策的取消使得各地在招標過程中,失去了對藥物質量進行分層的統一標準。部分省份自主制定的招標政策在科學性上有待考量,導致部分企業不得不放棄競標。“原研藥歷經4期臨床試驗和長期臨床應用的檢驗,保障其供應對于患者,尤其是危重病患者和長期服用高質量藥品的慢性病患者至關重要。”
在政策頒布之前,地方招標已先試水。2015年,安徽省在藥品招標中對縣級以下醫院的專利藥、原研藥使用比例作了嚴格規定,要求最高不超過40%,并納入一體化管理統計。在浙江,部分市屬三甲醫院也對十多款原研藥暫停采購或限量使用,涉及的企業幾乎涵蓋了阿斯利康、羅氏、輝瑞、禮來等所有外資藥企。
在越來越下行的地方招標采購環節,外資藥企更是遭遇集體滑鐵盧,降價、棄標現象頻發。2015年1月,湖南省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結果揭曉,整體采購價格大幅下降。在兩輪報價之后,11935個議價品種中最低降幅為10%左右,最高降幅則低至50%。
強壓之下,外資藥企不得不紛紛降價,不能忍受巨大降幅的只能選擇棄標。據湖南省藥品招標部門公布的信息,拜耳36個品規中僅僅有9個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1%,棄標率75%;勃林格殷格翰21個品規中僅有7個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5%,棄標率67%;阿斯利康24個品規中,只有13個品規成交,成交價格最大降幅為14%,棄標率46%。
兩個月后,在浙江省藥品招標中,也出現外資藥企大范圍棄標的現象,整體平均棄標率達到60.5%,最高的為92.3%。
相比外資藥企,本土企業已經習慣了多年來在低利潤率中跑量的運行方式,即便面對巨大降價壓力,棄標的企業也很少。有評論認為,外資讓出的市場,正是讓本土企業擴大市場的一個好時機。以往,在三甲及以上醫院外資藥品的占比達到70%左右。從去年以來,隨著外資棄標、本土企業中標的數量增加,外資藥品的占比已經降低至60%左右。
但原研藥仍占據一定的市場地位。“以往,安徽等省份也有比較激進的招標方式,事后往往有補充和調整。”一位外資藥企高管人員表示,外資藥企的銷售量、利潤率及市場占有率并沒有大幅下滑,“只是增量放緩,但在市場格局上并沒有大的變化,外資藥企還是優勢比較明顯的。”
格局重構 本土機會
外資藥企面臨多重壓力,調整業務,成為共同選擇。史立臣分析說,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專利藥陸續到期的背景下,專注于自身的優勢業務是這些跨國大藥企必然的選擇。如諾華2013年銷售額僅增長2%,決定剝離疫苗和動物保健產品,集中精力于癌癥領域。
2014年,諾華分別與葛蘭素史克和禮來達成合作:諾華斥資145億美元收購葛蘭素史克的腫瘤藥品,并將自身疫苗業務(暫不包括流感疫苗業務)以71億美元外加專利使用金出售給葛蘭素史克。同時,諾華的動物保健業務以54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禮來。
除了諾華,包括拜耳、輝瑞在內的外資藥企在業務方面均有調整。一邊是瘦身,拋棄對主營業務收益影響不大的邊緣部門,減少基本開支;一邊是合并,壯大行業領先領域,爭取更多的利潤。史立臣表示,未來外企不再攤大餅,集中優勢會成為發展趨向。“這些外資的業務重心重新調整,勢必就會導致許多醫藥人才的大流動,而各家藥品種類的調整,也會重構藥品市場的格局,各家在某類藥品上的市場占有率都會被重新改寫。”
上述外資藥企負責人認為,業務調整與企業路徑選擇緊密相關,“比如輝瑞和賽諾菲比較多樣化一些,羅氏專注腫瘤,諾和諾德專注糖尿病,葛蘭素史克專注疫苗,禮來專注動物保健,盤子大小和企業思路有關,并不完全是壓力所致。”
在中國,醫改政策變化對醫藥行業影響巨大,隨著“大病不出縣”政策的推行,二三線城市醫院及縣級醫院成為未來發展重點。卓永清表示,“未來醫藥市場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有賴于這些地區,部分企業開始嘗試進入。但這些市場的特性和運營成本與一線和二線城市有著較大的差異,可以說機遇和挑戰并存。”
2014年12月,阿斯利康宣布,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王磊成為中國及香港地區總裁。他的重點工作是拓展基層醫療市場,為此,2015年年初,阿斯利康專門成立了設在商務部下的縣域醫院團隊,負責商業渠道開拓。
不得不承認,外資藥企的競爭能力并不強。“長期以來,外資藥企的優勢還是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覆蓋率幾乎為100%。最近幾年,一線城市趨向飽和,向縣級醫院、基層醫療市場延伸是大勢所趨。不得不承認,在二三級城市和縣級地區,中國本土藥企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上述外資藥企負責人分析,中國本土藥企從基層市場起步,已經占據了七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價格、渠道和政策上都有明顯優勢。
輝瑞選擇另辟蹊徑,加力OTC(非處方藥)領域。6月15日,輝瑞在蘇州投資9500萬美元的新廠正式破土動工,預計2018年一季度投入商業化生產,旨在提高鈣爾奇、善存系列健康藥物產品。
輝瑞健康藥物部大中華區總經理蔡寶光介紹,目前在中國,善存的用戶超過890萬,鈣爾奇覆蓋人數超過1370萬。在2014年,中國已經成為輝瑞全球健康藥物部排名第一的海外市場。建成后預計銷售額20億元人民幣/年,公司總銷售額將超50億元人民幣/年。
但有質疑認為,面對中國保健市場日趨飽和的現狀,輝瑞加力OTC能否在困境中逆勢突圍,還有很大的挑戰,畢竟此前拜耳與滇紅藥業的合作尚未顯現最大的利好。
外資藥企的業務調整和頻繁裁員給中國本土藥企提供了機會。針對大批被解雇的外資醫藥代表,遠大醫藥特開辟直營事業部吸納人才,以獲得外資藥企的銷售模式和經驗。神威藥業也展開大規模招聘,對外資人才青睞有加。
多位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隨著現階段人才和市場占有率的重新調整,外資藥企和本土藥企之間的格局分配也將迎來一次重構。等待已久的行業洗牌即將開始。
信息來源:醫藥新勢力
|